第五百零六章 他想搞事(求保底月票)
當前形勢是這樣的,夏言和顧鼎臣雙雙入閣后,實職吏部尚書和實職禮部尚書都空缺了出來,對很多高層官員來說是個很好的晉升機會。
就算爭不到吏部尚書和禮部尚書,但若有人升為那兩個尚書,肯定又會空出其他位置啊,這就是官場連鎖反應。
禮部尚書這個位置,有資格的候選人很多,按默認潛規(guī)則必須有詞臣出身。
比如南京禮部尚書嚴嵩是一個,又比如老資格禮部左侍郎、當世經(jīng)學大家湛若水是一個。
現(xiàn)有詞臣里,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溫仁和,詹事府詹事張璧,都是有資格直接進位禮部尚書的。
還有其他一些詞臣出身,已經(jīng)遷轉(zhuǎn)為侍郎的,也都有資格。
但王以旂王師叔這樣的人,非詞臣出身的官員沒有資格去當禮部尚書,這是硬標準。
至于吏部尚書,比起特別講究出身的禮部尚書,名義上候選人似乎更多,好像是個二品三品就可以考慮,但實際操作里,候選范圍更狹窄。
畢竟吏部尚書是外朝之首,是內(nèi)閣之外的第一文官,地位極其特殊。
關(guān)于吏部尚書的推舉,也有一套默認的規(guī)則。資歷要老,威望要高,不然鎮(zhèn)不住場子。
一般都是從其他二品進位,除非有皇上殊恩,基本不可能有三品直接升吏部尚書的事情。
還有一個默認但卻經(jīng)常被強權(quán)破壞的潛規(guī)則,吏部尚書人選最好與內(nèi)閣保持距離,不要與內(nèi)閣關(guān)系太好。
所以能進位吏部尚書的候補人選,實際上只有各部尚書、都御史這個圈子。
地位最低的工部尚書不用想了,刑部尚書王廷相去年剛加了兵部尚書(虛)兼京營總督,兵部尚書張瓚也是去年剛從宣大總督升上來,禮部尚書還空著呢。
這樣算下來,吏部尚書真正的候補人選只有兩個了,戶部尚書許贊和左都御史霍韜。
敦倫完事后,頭腦越發(fā)清醒的秦德威分析完這一波,就理解霍韜為何如此上心了。
這對霍韜而言,真的是非常好的機會,二選一的概率實在太大了。
許贊長處在于資格老,弘治九年進士,做官四十年了,他爹也當過吏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