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 請從世蕃始!
雖然他得到了虛榮,可是失去了更上一層樓,比如將來當尚書或者入閣的通道啊!
王廷相九年前也在南京當過兵部尚書,與顧璘還算是比較熟悉,有點交情。當年秦德威第一次詩壇亮相時,王廷相就與顧璘正坐在一起喝酒。
這會兒王廷相走在顧璘旁邊,用心良苦的勸了句:“東橋啊不是我多嘴,其實秦德威看在同鄉面子上,已經對你留手了。”
秦德威之所以推動顧璘當應天巡撫,其實也是一種政治妥協。
一是秦德威顧忌人心輿論,畢竟顧璘是同鄉老前輩,趕盡殺絕會壞自己名聲;二是為了迅速消解顧璘的斗志,減少斗爭的難度。
不過顧璘被王廷相說得有點不爽,輸就輸了,又不是沒輸過,難道反而要感謝秦德威的不殺之恩?
王廷相提醒說:“近處想想郭勛,想想張瓚;遠處想想當年的應天府江府尹,南京鎮守太監潘公公。”
顧璘:“.”
王廷相苦口婆心的說:“我的其實想說就是,你上任應天巡撫后,千萬別想著管南京城里的事情,切記切記。”
顧璘莫名其妙的,王廷相突然跑過來說這個是作甚?
南京城理論上在應天巡撫的轄區內,但實際上南京城事務歸南京六部、內外守備大臣和應天府府尹來管,巡撫一般不管南京城里的事情。
所以顧璘一時就沒明白,
王廷相為什么要多此一舉的提醒?
然后又聽到王廷相繼續說:“東橋你再想想,上一個妄圖插手南京城事務那位盛巡撫,最后是什么結果,殷鑒不遠啊!”
顧璘頓時就恍然大悟,憤慨的說:“你堂堂一個兵部大司馬,竟然替秦德威當傳聲筒!”
所謂“不要管南京城里的事情”,其實就是一個警告!
警告他上任應天巡撫后,別想著去南京城里搞報復,畢竟秦德威很多親友和利益都在南京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