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三章 苦不堪言
親身感受了一次朝堂的刀光劍影后,何鰲就真生出了退縮的心思,或許繼續(xù)去外省任職才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一是因為目前朝堂上幾方勢力動輒角力,斗爭撕逼太厲害,身處其中很容易被卷進去。
二是他的身份實在有點尷尬,既是嚴黨,又是秦德威小座師,夾在中間很容易兩面不討好。
所以綜合考慮后,不如躲到外地去,等朝堂形勢穩(wěn)定了后,再回京師。
想到這里,何老師從仆役手里接過新筷子,又對秦德威說:“聞?wù)f你與吏、戶二部皆熟,能得一任方伯便知足矣,若可以為巡撫就更是僥幸了,或者山東、湖廣等處按察使也可。”
秦德威喝了口湯,抬起頭來詫異的問道:“老師昨晚不是說過,有作太子賓客之意么?為何又改了主意?”
何鰲更莫名其妙,昨晚他表達出這個想法時,看你秦德威的意思就是不贊同,怎么今早又換了口氣?
難不成你又贊同了?你秦德威好歹也是半步入閣的中堂了,不要總是反復(fù)無常的啊!
沒等何老師琢磨明白,秦德威就大包大攬的說:“我去向皇上推薦老師為太子賓客吧!”
何鰲大吃一驚,萬萬沒想到秦德威居然冒出這樣一句話,那昨晚的反對態(tài)度又是怎么回事?
太子賓客這種東宮官職和翰林詞臣一樣,并不屬于外朝官,不用經(jīng)吏部選拔程序,而是由皇帝直接簡拔。
但如何讓皇帝知道一個人的名字,并且提拔他?
一種情況是能簡在帝心,有位置時,皇帝自然能想到;另一種情況當然就是由大臣直接向皇帝舉薦,然后被皇帝所熟知。
但與此同時,向皇帝舉薦人選的大臣,往往也要承擔著連帶責任。
所以說,如果秦德威直接向皇帝舉薦何老師,那么就等于是為何老師提供擔保了,這個責任是很重的。
何鰲直愣愣的看著秦德威,這兩天的閱歷告訴他,這事不會有那么簡單。
先前何老師拜訪嚴嵩時,嚴閣老暗示的程序應(yīng)該是這樣的:首先,找個外圍的大臣舉薦他何鰲為太子賓客;
然后,皇帝向身邊大臣垂詢時候,嚴嵩和秦德威都會表示支持;最后,這件事基本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