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心虛
秦德威左右推脫說:“先不要管在下什么動機,老前輩你就說這個辦法可行不可行吧!”
王廷相義正詞嚴的拒絕說:“可行是可行,但老夫身為刑部尚書,別人可以逃避,老夫不可以!
如果刑部尚書遇到案子就閉門不出,豈不成了笑柄!“
那秦德威就不明白了,如果不是為了尋求自保之法,那你王廷相到底是來干什么的?
王廷相嘆道:“作為刑部尚書,不能看著枉法冤獄產生啊。你可有什么辦法,能讓張延齡免死?”
秦德威便道:“不知道老前輩明白否?張延齡現在本來就不會死,你再判他一個死刑,反而是救他命。”
這意思就是,不判死刑,嘉靖皇帝就會一直喊殺,但若判了死刑,嘉靖皇帝反而可能就不喊了。等到年年秋決時,一直拖著不勾姓名就行了。
王廷相不是不理解,但仍然說:“皇上向來多變難測,殺與不殺只在一念之間,如何才能徹底打消殺意?”
秦德威嘆口氣,這些大臣們,還是沒摸清楚與嘉靖皇帝打交道的經驗套路。
近五六十年來,朝廷大臣經歷了成化、弘治、正德祖孫三代皇帝。
這三代皇帝雖然性格各異,但都有個共同特征,沒什么心眼,而嘉靖皇帝則屬于基因突變。
大臣們一直適應了沒什么心眼的皇帝,猛然遇到嘉靖這樣的,老經驗就不夠用了。
一直到了嘉靖朝中后期,大臣們才漸漸適應了嘉靖皇帝的風格,并錘煉出了糊弄皇帝的套路。
但在嘉靖十二年,大臣們還都在艱難的摸索之中。
所以王廷相才會迷茫,作為一個刑部尚書應該怎么和嘉靖皇帝討論張延齡案?
搞明白了王廷相糾結點,秦德威就指點說:“首先,老前輩最好別寫明發奏疏,要寫密疏。
如果沒有寫密疏的,就請求覲見,而且是單獨覲見,私下里說話,不要有其他大臣在場!”
王廷相疑惑不解,他想問的是內容,而不是形式啊。“這些形式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