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 歷史轉折中的秦學士(上)
次日秦德威陪著張潮回了京城,然后張學士接了誥書,從翰林院搬到禮部上任了。
從此以后,張學士就是張尚書了,尊稱為大宗伯,雅稱春官也可。
在大禮告成之后,大臣們都以為嘉靖皇帝肯定要躊躇滿志,積極奮發一下,然后先過個好年。
卻不料,嘉靖皇帝整個十一月都沒再上朝,甚至都沒出現在大臣面前,連最大朝儀之一冬至大朝都取消了!
這下所有大臣都明白,肯定出什么事了。
然后就傳出了消息,嘉靖皇帝的生母蔣太后已經進入病危狀態,無數道士在宮中為蔣太后祈福,連皇帝自己都親自下場齋醮,哪還顧得上朝政。
這幾年入朝的新人可能不知道,但老人們都清楚,蔣太后對嘉靖皇帝有什么意義。
當年大禮議時,嘉靖皇帝一個新人少年與朝中元勛宿老抗爭,很大程度上就是蔣太后給與的勇氣,蔣太后就是嘉靖皇帝的精神支柱。
在滿朝關注中,到了十二月初四,蔣太后駕崩,結束了從京師到安陸,又從安陸返回京師的傳奇一生。
嘉靖皇帝發自內心的伏地慟哭,幾近昏厥,夏言等內閣大學士和張潮等禮部官員幾次攙扶。
數日后,等嘉靖皇帝情緒稍稍穩定后,在文華殿舉行奉慰禮,文武百官一起入殿安慰嘉靖皇帝。
這也是近二十天來,嘉靖皇帝在朝臣面前首次公開亮相。
站在隊伍里的秦德威暗暗感慨,只怕以后這種君臣朝會的場面越來越少。
懂歷史的都知道,嘉靖皇帝以后只酷愛寫小紙條給大臣猜謎,而不是面對面的交談了。
這次奉慰禮除了安慰皇帝,主要內容就是討論蔣太后的身后事。
嘉靖皇帝第一個詔旨,就是讓禮部給蔣太后擬謚號,這都是應有之義,上任沒幾天的禮部尚書張潮接了旨。
嘉靖皇帝第二個想法,他懷疑皇伯母張太后以巫蠱詛咒親媽蔣太后,想要廢掉張太后。
群臣頓時炸了鍋,無數個草泥馬在心中呼嘯而過,皇帝遷怒的簡直毫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