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 做人的格局(中)
“論起交情,我與你接觸更多,你不幫我入閣也就罷了,我知道時運不可強求。
可其后你為何又獨獨舉薦張璧入直無逸殿?難道我還比不上張璧?
還是你真的因為張璧肯托病不出,讓你代替出席今日廷推,你就偏幫于他?”
面對這位翰林院老前輩的盤問,秦德威也很苦惱,因為根本解釋不清楚。
想來想去,秦學士只能長嘆一聲道:“這事兒不能說得太細,老前輩自己想想就明白了。”
溫仁和皺眉想了一下,遲疑著說:“莫非是因為張璧與夏首輔交惡的緣故?所以你秦板橋才肯推舉張璧?”
張璧當初一直是詹事府詹事,在立東宮后,詹事府的地位立刻拔高很多,張璧本可以跟著水漲船高。
然后夏言卻推薦了自己老師陸深做詹事,把張璧趕回了翰林院,從此就結仇交惡了。
秦德威沒想到溫仁和居然腦補出了這些,連忙說:“莫須有之!”
溫仁和十分憤慨的說:“圣人云,君子群而不黨!莫非時至今日,若想進取,必須要立場鮮明的站隊?”
秦德威只能打著哈哈說:“也不完全如此,老前輩言過矣,不用如此憤世嫉俗。”
總不能告訴溫學士,自己舉薦張璧的一大半原因,是因為張璧有個叫張居正的同鄉晚輩,而他秦德威將來想收張居正當小弟吧?
好說歹說,秦德威又勸走了溫仁和,但還沒完,吏部尚書許瓚還在等著談心。
許瓚很不滿的說:“這些年總體來說,老夫與你也算合作愉快。在你的事情上,老夫也從未刻意作梗過。為何今日廷推,你卻對老夫如此涼薄?”
秦德威同樣很無奈,這許瓚年紀大資歷深,仕途又沒怎么經受過挫折,如今也是外朝之首的顯赫位置。
如果說出大實話——比如說許瓚進內閣也沒用,只能被擠壓得邊緣化,還不如當吏部尚書。
那么許瓚根本不會相信這些話,只會認為這是毫無誠意的敷衍,惡意看低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