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章 終究是不同的
想到這里時,嚴嵩反而安心了,秦德威終究與他是不同的。
靠事功來爭奪權力的大臣,與純粹靠無底線諂媚迎合來獲取權力的大臣相比較,在皇帝心目中能一樣嗎?皇帝最放心哪個?
更別說邊務堪稱第一大坑,搞得好了是理所應該,搞不好了就是殺頭滅門的大罪!
到了次日,嚴嵩早早就起身,從西安門進入西苑,唯恐錯過皇帝的召見。
走到迎和門前時,嚴閣老卻看見秦德威正站在門外。這踏馬的,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像嚴閣老這樣的聰明人不用去問,大概也明白怎么回事了。這姓秦之人,肯定是腆著臉跑過來求見皇上的!
嚴嵩暗罵秦德威是腆著臉,其實也是有根據的。
如今成熟期的大明朝廷運轉,其實是以公文流轉為主要手段,連傳統意義上的朝會都成為禮儀形式了。
臣民有事要說的話,上疏奏聞等待批答就可以了,沒有動輒跑過來求見皇帝的習慣。
今日不同古代,官僚體系已經很龐大,如果人人都想面君說事,那早亂套了。
如果想獲得隨便求見皇帝的特權,最方便辦法就是割了小弟弟進宮,再混成太監級別差不多就能行。
不想割小弟弟的話,那先在官僚體系中混到內閣大學士,成為“輔政”大臣。
在官場觀念里,成為閣老也就具備了隨時求見皇帝的資格,只是沒有太監那么方便而已。
為什么近幾十年內閣的閣權能漸漸壓過六部的部權,平級變成了上下級,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的發展起來的。
而秦德威啥也不是,充其量半步入閣的地位,就敢主動跑過來求見皇帝,不是腆著臉又是什么?
嚴嵩也是暗自得意,你秦德威臉皮再厚,只能在迎和門外干等著,而他嚴嵩則可以暢通無阻的進去!
別看你秦德威勢力擴張很猛,但他嚴嵩距離皇帝更近!而且官場也要比拼耐性,笑到最后才是笑!
當嚴嵩走到無逸殿時,突然又意識到,秦德威站在這里求見的時機很微妙!
如果皇帝已經召見大臣開始議事,秦德威再跑過來求見的話,就像是聞著味來的,硬湊上來的感覺十足。
但如果秦德威提前在迎和門請求面君,恰好皇上接下來又要召見諸大臣議事,那不就“巧”了嗎,正好一起進來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