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四章 學習實踐(下)
被陸指揮“押解”回來的三名犯官里,巡撫史道、總兵王升都屬于罪證確鑿的,制造“天日昭昭”冤案的最大主犯。所以罪責完全沒有爭議,就等著刑部走完審判流程,論罪后明正典刑。
但武定侯郭勛就比較特殊了,嚴格來說郭勛的罪證并不充足。
而且郭勛本身就是奉旨前往大同捉拿秦德威的,不能因為他企圖對秦德威動手就判他有罪。
再說郭勛在大同,不依靠本地巡撫、總兵又能依靠誰?要說郭勛勾結巡撫、總兵共同犯罪,也缺乏過硬證據。
況且郭勛身份也比較特殊,家世乃是開國侯爵,又是前十幾年的風云人物,武勛里的頭號大禮議功臣,實在有點貴重。
所以刑部對郭勛的情況十分棘手,又把郭勛退回了錦衣衛,讓錦衣衛“補充偵查”。
這里面的潛規則就是,如果郭勛有罪,你們錦衣衛就把他屈打成招;如果郭勛無罪,你們錦衣衛就直接放人好了!
反正這種不清不楚的、可能徇私枉法也可能制造冤案的臟活,需要由你們錦衣衛來干,這是你們錦衣衛詔獄的責任和存在意義。
至于誰來決定郭勛有罪還是無罪,當然是宮里那位大明至尊了。
黃錦聽了陸炳的來意,不禁對郭勛產生了一些同情。
當年的郭勛何等風光,屢屢以武臣身份干涉朝廷政務,堪稱近百年來的獨一無二,甚至還能成功舉薦兵部尚書人選。
就是遇到了秦德威后,郭勛的好運戛然而止。
數年前被削去實職權柄也就罷了,今年好不容易重新取得皇帝信用,得以作為勛貴代表在無逸殿侍奉,可轉眼間居然又混到了下天牢的程度。新筆趣閣
但郭勛到底有罪無罪,黃錦并不很在意,這與他關系不大,讓他感到敏感的卻是另外一個情況。
“陸大人你為了郭勛之事,直接過來請旨?沒有先上報東廠?”黃錦收起了笑容,神色有些嚴肅的問道。
陸炳答道:“即便上報東廠,還是要請旨。不如我直接請了旨,然后再稟報與東廠,這樣更便捷些。”
黃錦一時無語,由誰來請旨不是隨便小事,這是最核心的問題好不好?
久在宮里,黃太監當然明白很多慣例辦事程序。比如郭勛如何定性這樣的大事,錦衣衛應該先稟報東廠,然后由廠公向皇上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