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5 李、孔精彩對決
至于孔捷率領的晉西北抗日獨立第一支隊,在得到進一步的擴變之后,下轄的五六個團。
每個團的兵力,單獨一個拉出來講,那就是曾經兵強馬壯的一個晉綏軍358團。
兵力上絕對不比楚云飛的一個加強團少,至于裝備水平和戰斗力上,那更是沒得說,楚云飛來了也得膽寒三分。
如此,特別實驗區成立之后,孔捷麾下林林總總的各路精銳部隊總和在一起,即便是比起鬼子齊裝滿員后將近三萬兵力的關東軍14師團,也多出一倍有余。
第一次得知這個具體數據的時候,別說是其他人了,即便是孔捷自己也嚇了一跳。
前些時候由于革命形勢的艱巨,八路軍開始提倡精兵簡政,想當初這精兵簡政的思路還是孔捷率先提出的。
一支隊自然也做了榜樣。
可誰曾想,這兩年下來,說好的精兵簡政,部隊的規模卻是越發壯大,精銳主力的數量也是越來越多。
當然,效果也是達到了預期的情況。
精兵簡政是為了減輕根據地的負擔,凝聚部隊,以使部隊戰斗力更強。
這在當時的情況看來的確是最適合的政策。
當時各根據地的經濟狀況很差,部隊儲備的軍事資源稀缺,再加上多省大旱,而國統區和日軍方面又將大量的災民不斷的向八路軍根據地的方向驅趕。
在八路軍總部的指導下,八路軍全體將士們已經做好了勒緊褲腰帶,和老百姓們共度難關的準備。
結果八路軍各大根據地精兵簡政還不到幾個月。
在孔捷于總部會議中特別提出的,接收災民,以人口紅利帶動根據地發展的思想指導之下。
各片根據地在短期的困難過后,很快便迅速興起。
尤其是根據地原本較為稀少的人口,有了大批災民的接收之后,勞動力立馬充實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