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抗洪準備
沒有路引,就不能隨便離開土地,這種制度將農民的行動限制在很小的范圍。
但隨著土地大量被兼并,無數農民無地可種,流離失所,又因為路引制度,這些流亡到外地的農民被官府追捕,就成了所謂的“流民”。
說簡單點,流民就是沒了家沒了田的農民,一般官府控制區有荒地,除了基本的賑濟,還會組織流民屯田,給工具給牛。
通常還帶著許諾多少年以后,所種之田可以歸種田者所有。
從統治角度說,這就是編戶齊民。
這是往好的方面說,對于被迫當流民的老百姓而言,慘是肯定的。
畢竟這個時代生產力就那么高,出門還很危險,遇到官府賑濟,還能多活一時半會兒。
但如果官府腐敗,不好好搞賑濟,那就必然會出現大面積的秩序糜爛,他們就會進入農民軍造反模式。
流民發生暴亂、造反并不鮮見,所以周潤澤一直非常重視,連準備救災物資時,也都將流民考慮到了。
所以,當周潤澤聽到睢州的流民多時,便道:“非常時間,多也要編戶齊民,不能讓他們情緒躁動惶恐,這段時間到處都有活干,相信是餓不著他們的。”
“當然了,既然咱們救濟他們了,還有人懶惰不去干活,那就別怪律法無情了,先強制勞役看其表現,如果還不聽管教,就先關押起來,餓個三天五天再說。”
對流民做了簡單的安排后,周潤澤看到各個安置區已經有婦女帶著紅袖標巡邏了,便問司史:“每個區域全都安排了婦人巡邏沒有?”
司史回道:“回大人,從今早開始,所有區域都有人巡邏了,并且州府還安排了專人巡視,如果有哪個甲坊敢懈怠,就給他們加派徭役以作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