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今日,玄國立!”
臣下勸進(jìn),作為主公,理論上應(yīng)該要完成“三次三讓”的慣例,哪怕是表演成分,畢竟這是做給天下人看的。
然而,洪康卻不搞這些虛頭巴腦的所謂“傳統(tǒng)”,直接應(yīng)下,同時(shí)召集麾下眾文武,商討國號之事。
有人說道:“主公龍?bào)磽P(yáng)州,坐斷東南,不如以“吳”為國號。”
另外有人附和:“吳越之地?大吳~?也不是不可以………”
“此言大謬也!”
有人極力反對。
“按照這位同僚所言,那為何不以“越”為號?!”
“但這不是臣反對的理由,若是以“吳”為國號,不利主公問鼎天下。”
“此前亦有吳國,不過偏安一隅者而已……”
諸葛臥龍贊同這個(gè)說法。
“主公,若是以“吳”為國號,固然可以贏得東南百姓的擁戴,可是這種帶有地域性的國號,確實(shí)太具有針對性,恐被有心人利用。”
洪康自然明白這種道理。
地域性的歧視自古有之。
而他并不需要這種地域性帶來的政治資產(chǎn)。
他行大道,修天道,扶人道,堂堂正正,攜帶煌煌大勢。
“《彖辭》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不如以“乾”為名?!”
這個(gè)提議一出,眾人眼睛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