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開科取士,悲喜不一
因為文化部的《新民文摘》已經刊登說明,各個部門都要考察具體的辦事能力。
比如:
司法部需要考生對于玄國的法令條例背的滾瓜爛熟,為此,玄國還刊印了大量的《大玄律》書冊,可問題是那本書厚有三寸,然而,兩月后就要考試了;
同理,農業部出版了《農學要術》,里面是總結了【太平道】這十年來的農牧業生產經驗、食品的加工與貯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詳細介紹了季節、氣候,和不同土壤與不同農作物的關系;
科學技術部、工商部、水利部等等都刊印了各自的考試標準和擇取要求,當然,比較重要的技術并沒有外傳,像是鋼鐵冶煉、鍛造精鋼等軍用技術,自然不可能刊印出來…………
饒是如此,也讓大多數考生叫苦不迭。
他們學的文章經典在此刻真的幫不上什么大忙,反而是先前被他們排斥的那些鉆研雜書的人,機會要大得多。
這些書生自然不滿,想要弄些事情出來,可揚州的百姓早就不是那種可以被他們隨意愚弄的了。
寧采臣在知道了這些情況,還想著從現在的書院里跳出來,所以才有這次聶明成找他談話。
畢竟兩家訂了親,可以算是一家人了,他這做長輩的,自然要幫年輕人好好參謀參謀,別因一時沖動做事。
“叔父,我是覺得是對財會審計更感興趣,而且,對賬目進出數額,我從小就比較敏銳,所以………”
寧采臣當初選擇進書院教授蒙童,是因為家中拮據,急需他補貼家用,他總不能一直看著老母為別人做針線活兒,就算他母親愿意,他也不忍心。
后來,經過這一年左右的時間,靠著書院的薪俸,終于緩解了下家中窘迫,寧母也不用在為別人洗衣做針腳了,他甚至請了幾個人把屋子給修葺了下。
這次開科取士是個機會。
相對于教授蒙童識字,寧采臣發現自己更喜歡經濟治國之術,這可以讓他清晰的知曉,各地百姓的真實生活情況。
“叔父,其實,若不是小倩年紀未到,她也是可以參加的。”
是的,洪康這次開科取士不僅不限戶籍,而且不限男女,這也是對傳統科舉的一次大改。
更是讓許多人議論紛紛,有人背后批判的同時還嘲諷道,區區女子,能有多少真才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