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親密度猜想
“我們都知道,‘報恩’招式,其實最開始被認為該招式的威力,基于精靈對訓練家的感激程度,所以取名為‘報恩’。”
夏彥一邊說著,一邊拿著筆在紙上進行繪圖。
“做一個簡單的結論假設。報恩招式的威力是變動的,并且基于親密度,那么必然親密度越高,招式的威力也就越高。那是不是可以反過來推論,報恩招式的威力越高,精靈與訓練家之間的親密度也就越高,只要將之量化,就能證實親密度的存在。”
這就是一個最基礎的假設結論成立并反推的想法。
夏彥在紙上寫下了個數值。
100。
“假如,親密度上限是一百,那么報恩招式的威力也是最高的。
同時讓該精靈使用另一個已確定威力數值的招式進行橫向對比,準確計算出親密度達到滿值時報恩招式的威力,再讓一只親密度沒那么高的精靈使用報恩,繼續橫向對比,以此類推......”
櫻木點了點頭。
這樣操作除了讓精靈學習該招式外,并固定幾項不能改變的基礎值外,其余倒是不難。
“可就算給出了親密度的準確數值,那還是缺少最關鍵一步的論證。”櫻木又提出問題。
夏彥笑了。
別人可能還真無法論證,但他恰巧知道一些需要親密度才能進化精靈的親密度數值。
“這就需要麻煩櫻木先生你來多費心了。”
“嗯?”
“伊布這種精靈,就是最好的論證精靈。
櫻木先生你可以同時培養四只到五只伊布,或者更多,給予一樣的條件和培養,每天用‘報恩’測試親密度數值的變化,看伊布是否會在親密度達到一定數值時,發生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