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不對勁
和辰子的一番來往,主要是為了表明東籬子不會因此而向辰子尋仇,而辰子的回應(yīng),則表明他對此沒有太多芥蒂,或者說就算曾經(jīng)有過芥蒂,今天也消除了。
雙方交談不多,氣氛卻十分融洽,相互達(dá)成一致。
但吳升在消除了這個隱患的同時,之前曾有的不安卻猛然提到了心頭。
辰子說了四個字——“劍拔弩張”,吳升在返回龍虎堂的路上,就不停思索著這四個字。
這四個字,通常用來形容形勢危急、一觸即發(fā)的狀態(tài),自己雖然力挺東籬子成功推舉為奉行,但那是在議事之中,就算有什么言語沖突,應(yīng)該也不至于到了這個地步。
辰子用這個詞來形容自己和萇弘的關(guān)系,是形容夸張了,還是他就這么認(rèn)為的?
吳升再次反思這些天的經(jīng)歷,從議事結(jié)束之后開始回憶,他能想得起來的只有一條:萇子在推舉完成之后就離開了文實堂,之后便沒有見到他。
學(xué)宮奉行向來屬于高層,大多數(shù)都是深居簡出、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主,像吳升這樣親民又接地氣的很少,萇弘也屬于鮮少露面的類型,平常都躲在他的聽琴軒中搞藝術(shù),所以吳升這幾日見不到他很正常。
既然辰子說了這么一個詞,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吳升都認(rèn)為自己必須高度重視起來,不能大而化之。這么多年了,哪一次不是因為小心謹(jǐn)慎而躲過大劫的呢?
想到這里,吳升加快腳步,一回到龍虎堂就立刻招石九過來:“萇弘那邊,有什么動靜么?”
石九稟告道:“沒有動靜,這幾日也沒見他在哪處山峰、哪家堂口露過面。”
吳升想了想,又問:“最后一次露面,還是七天前那次?”
石九點頭:“是。”
七天前,就是眾學(xué)士啟程前往雒都的那天,當(dāng)時吳升也在送行之列,見到了萇弘,他多次向萇弘看去,想和他笑一笑,緩和一下關(guān)系,萇弘?yún)s始終沒有理他。
吳升緊張的心緒緩和下來,既然萇弘沒有亂動,說明只是在生悶氣,悶氣已經(jīng)生了七天,也差不多了,自己是不是該主動登門了呢?
不拘是被他刺一通也好,罵幾句也罷,哪怕他閉門不見,總也讓他出了口氣,搞藝術(shù)的嘛,全憑激情做事,這口氣讓他順下來,估計就差不多了。吳升不求別的,只求萇弘別作出什么極端的舉動就好。
“把鐘離英叫過來。”
石九道:“鐘離在第七峰閉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