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算賬
“拿到了,就是有些少。”吳升回答。
冬筍上人有些不滿:“比年初還少?這怎么賺?”
吳升斥責(zé):“國事艱危,府庫空虛,怎么還一門心思想著掙錢?楚國若是震怒,大庸是什么后果?大庸滅亡,我芒碭山又如何?所謂……我聽說,有魏人,嗯,晉國魏氏之人,背草料的時候把皮草,不是,把皮襖反穿,皮在外而毛在內(nèi)。魏氏之主見了很奇怪,問他何故,他說他是為了愛惜皮上的毛,怕磨壞了。魏氏之主就說了,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皮磨壞了,毛還能保全嗎?”
冬筍上人贊道:“很有道理啊……魏氏之主?哪一位?”
吳升翻了個白眼:“都說了,是‘我聽說’,講的是道理,哪一位很重要嗎?”
冬筍上人道:“明白了,這一單不掙錢也得做啊!”
冬筍上人去外堂采購了,吳升則在盤算這一回能掙多少。
靜寧丹和大黃丹他不打算掙錢,這兩種靈丹煉起來太累,所以和上回一樣,準(zhǔn)備分包出去,墨游、岳中和上庸的三位丹師,一人五十枚,給的價格大幅度提高,靜寧丹一百錢、大黃丹一百二十錢,免得人家折本,這就是三十二金。
最賺錢的項目自己做,楚軍急用,自然不會驗丹,當(dāng)然是直接煉制效用衰減版的烏參丸,材料漲價后,單枚成本在五十錢左右,這是四十金。
至于被改了名字的冬筍丹,那就更便宜了,材料不存在漲價問題,單枚成本二十錢,五百枚不過十金。
因此,只算拿到手的一百五十金,至少也能掙到六、七十金,何況年底還有八十金進(jìn)賬。
這回掙大發(fā)了!
不掙不行啊,如今家大業(yè)大,花費也大,先不算別的,光是兩位供奉和七位門客的薪俸,一年就要四十八金!
對了,冬筍老頭到底按年俸給,還是隨時隨地他需要的時候給?有點傷腦筋……
正算賬時,猛聽外堂傳來冬筍上人一聲怒吼:“……皮之不存,毛將安附,你們懂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