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早做準備
“濱江港務局有船來白龍港?”
“當然了,碼頭上的那些職工有很多住在濱江。”
小姜對江上的事不了解,對碼頭也不是很感興趣,好奇問起沿江派出所今天抓人的事,韓渝只能挑能說的說。
正聊著,一個四十多歲的人騎著自行車過來找吳老板。
韓渝以為又是來找吳老板幫著說情的,結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人家是跑船的個體戶,是在吳老板這兒造船的客戶,小姜焊了半天的船就是人家的。
花那么多錢,人家要來看進度,看質量。
就在吳老板陪人家去河灘上參觀時,小姜冷不丁來了句:“這個張老板見風就是雨,明明有一條三十五噸的水泥船,還是條新船,不知道從哪兒聽說國家可能會不讓水泥船在江上跑,就借貸款來造鐵船。”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韓渝腦海里突然冒出股熟悉的“錯覺”,又產生了一系列聯想:
交通部門突然不讓水泥船再搞水運,父親整個人都懵了,母親淚流滿面,哥哥嫂子急得團團轉……
家里的兩條船買了沒幾年,一條連機器在內花了四萬一,一條是借貸款買的,花了四萬五。
既是謀生工具,也是家,甚至是命!
可政策變化太快,說不讓跑就不讓跑。
之前借的錢沒還完,不得不把兩條花大錢買的水泥掛槳船,以極的低價賣掉。再請航運公司的領導幫忙去銀行貸款,買一條五十噸的鐵船。
債臺高筑,四五個人擠在一條船上,要風里來雨里去,辛辛苦苦跑七八年才能把貸款還完……
“咸魚,咸魚,想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