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官多兵少
哪個單位的領導要是不支持,就說明這個領導的思想有問題,可以理直氣壯去找他的上級。
現在的問題是預備役戰士去哪兒找!
開發區以前的三個鄉鎮,平均每年都有三四十個青年去當兵。
可陵海的基礎教育太好了,十個小伙子去部隊當兵,至少有四個能在部隊考上軍校,還有兩個在部隊轉志愿兵,現在叫什么士官,能回來的只有四五個。
轉業軍官安排工作,退伍士兵又不安排,尤其農村兵。
人家不可能呆在家里種地,有的出去經商了,有的出去打工,留在陵海的很少。
雖然說按照法律規定只要本地有預備役部隊,并且征召他們了,他們必須要服預備役,可秦副市長、沈副市長和預備役團的領導說的很清楚,要么不編,編就要編一個能拉得出、打得響的“拳頭連”!
人家大多在外地,你讓人家回來人家就回來?
就算人家愿意回來,來回的車旅費誰給報銷,并且回來需要時間。
韓渝根據民政局和三河街道人武部提供的資料,能打電話的用電話聯系,沒有電話的去村里找。
一連跑了四天,結果只找到二十七個符合條件的退伍士兵。
考慮到人家都在私人老板開的廠里上班,又去找人家的老板。跟人家老板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人家的老板知道服預備役是法律要求的,所在企業必須支持,服預備役的員工在參加訓練或執行任務時要照常發工資。
總之,不能讓人家來訓練,結果搞得人家丟了飯碗。
忙了一天,回到市區看女兒,韓工好奇地問:“三兒,招到多少兵了?”
“爸,這是軍事機密。你不能打聽,我也不能告訴你。”
“預備役算什么部隊,還軍事機密。再說我以前一樣是軍官。你只是個預備役少校,我轉業前是中校!”
韓工得意地笑了笑,又指指正在廚房里忙碌的老伴:“你媽的軍銜跟你一樣,她轉業時是少校,不過她是正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