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水上編隊
“好的,我這就去看,看完就計算。”
正在編組的是雙幫頂推船隊,也就是把沒有動力的躉船和駁船用纜繩系在一起,編成一支雙排多節的“一條龍”。
一條大功率拖輪在船隊后面頂,一條大功率拖輪在最前面的駁船左側或右側頂,前面的拖輪既能讓頂推船隊航行的更快,也能配合在后面頂的拖輪調整船隊的航向。
至于為什么不讓拖輪在船隊的正前方拖帶,是因為就算用陵港拖001那樣的大功率拖輪拖,船隊每小時的上水航速也不會超過6公里。
相比之下,頂推效率更高。
只要有兩條大功率拖輪頂推,計劃滿載兩萬五千噸的船隊,每小時上水航速能達到10至12公里,能提高航速百分之四十。
三河至荊州的總航程約1550公里,后勤保障船隊和運輸船隊也只有編組成頂推船隊才能在五至六天內趕到。
編組船隊不是把那些沒動力的駁船和躉船用纜繩或鋼絲繩系在一起那么簡單,對各船的吃水、載重都有著嚴格要求,要盡可能減少船隊航行時的阻力。
編組時甚至要整齊劃一。….比如平行固定在一起的“兩條龍”,其中線必須直,拖輪在后面頂的位置,必須對準中線……
韓向檸一刻不敢耽誤,急忙拿起手電去看吃水線。
與此同時,3號錨地已變成一個大型過駁作業和指揮船隊編組的水上基地。
大量設備和物資要裝船,等候過閘太麻煩,并且一時間找不到那么多自航船,同時又沒那么多拖輪去拖。
本打算去江海河港池碼頭裝載,但江海河港池不只是一個港池,也是江海河進出長江的航道,把那么多沒動力的駁船躉船拖進去會影響出入長江和內河貨船通航。
陵海港幾個碼頭仍在建設中,只露出了點雛形,至少要等到明年這個時候才能進行裝卸作業。
吳海利和顧鵬飛商量了下,決定發揮現有交通基礎設施和現有裝備優勢,請陵大汽渡公司協助,讓所有設備和搶險物資先用汽車運輸。
軍分區下午派來的那些卡車派上了用場,把能拉的設備和物資先拉到陵大汽渡,在陵大汽渡總調的安排下第一時間開上已編入預備役營的汽渡船,汽渡船把裝滿各種設備和物資的車隊運到3號錨地,靠泊在浮吊船左側。
陵大渡22是一條側駕渡輪,甲板上的建筑很少,并且在甲板左側,不會影響吊裝作業。
浮吊船上的吊車司機和浮吊碼頭工人,或用吊車把卡車上的設備物資直接往靠泊在浮吊船右側的駁船上裝載,或架上兩臺三十多米長的皮帶輸送機,把一袋袋物資直接送到駁船的貨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