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計劃跟不上險情變化
走之前想想不放心,又回去看看有沒有能帶卻沒帶上的東西,直到村組干部催促才趕緊把家里的所有門窗都打開,以便讓洪水能夠順利通過,希望以此保住房子不被沖毀。
故土難離,窮家難舍。
他們拖家帶口,打著手電或提著馬燈帶著一切能帶上的東西出發,一步三回頭,沿一條條小路從四面八方匯集到幾條主干道上。
如果只是從地圖上看,全縣的鄉村道路還是比較好的。
有從縣城至河埠,從縣城經竹園至平南,從縣城經楊家廠、豪麻、藕池延伸至十首等好幾條貫穿分洪區的主干線,無數移民的路又從各村、小鎮銜接這些主干道,形成了一個四通八達、無所不至的移民交通網。
然而,一旦動起真格,光靠這些道路是遠遠不夠的。
不管走到哪兒,無論走到哪條路,都擁擠不堪。
約有九成以上的人是在五點半至六點的撤離高峰期上路的,附近十幾個村的人都擠在眼前這條主路上,不是在往前走,而是在往前挪動,挪動的速度每小時不會超過一公里。
剛才粗略估算過,每公里路段上至少有一千人、一百輛車和兩百頭豬,這還只是保守的估計。
人們摩肩接踵,像是在趕集。
民警擠過來維持秩序,行進速度比之前快點了,不過只是暫時的。
跟著人群走了大約兩公里,前面又變得水泄不通,人與各種搬運物品的車輛混雜在一起,一步步往前挪。
見幾個孩子跑到稻田里抄近路,王記者不像撤離的群眾有那么多行李,干脆叫上助手跟著無憂無慮的孩子繞到前面。
原來有一輛摩托車突然熄火,車主怎么踩也發動不了,滯在路中央。
摩托車上馱了兩個人,后架上還橫支著一個長長的托架,綁著皮箱、電視機等東西,這一熄火,車與托架立即成了一個路障。后面的卡車、板車再往前一涌,立即將兩邊堵了個密不透風。
這一堵立馬就是一條長龍,前面的移不動,后面的繼續往前涌,漸漸的有人失去耐性,開始推搡喊叫,幸虧公安干警及時趕過來疏導,才避免了一場可能的騷亂。
濱江也經常發洪水,但主要是內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