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濱江炒房團!
“寶成,你不說我真不知道,原來他是個隱形富豪!”
“要說去東海買房,小魚也去東海買了,他們陵海人只要有條件,幾乎都去東海買了房!”
“這跟是不是陵海人又有什么關系?”吳國群不解地問。
盛寶成耐心地解釋道:“陵海與東海一衣帶水,地域相連、人緣相親、文化相通、語言相近。陵海人很早就進軍東海灘,清末狀元張謇你肯定聽說過,張謇是陵海人,我們濱江這個近代第一城可以說就是張謇建起來的。但在回濱江之前,張謇父子就在東海做的風生水起。
東海的十六鋪碼頭和陵海以前的白龍港就是連接陵海與東海一百多年的紐帶,兩地來往密切。這一百多年來,定居東海的陵海人保守估計不低于四十萬,百分之九十的陵海人在東海有親戚。
解放之后,陵海人在東海上學、工作的更多,不少人在東海各行業當了領導、專家。改革開放之后,東海有不少人在陵海當‘星期天工程師’,給陵海的各類企業獻計獻策,現在來陵海投資的企業有一大半來自東海!
陵海在東海的漴明島有飛地,那塊飛地有一個鎮的規模。總之,陵海與東海有天然的親近感,連方言和飲食都差不多。以至于在東海有陵海路,在陵海也有東海路。所以陵海人不喜歡來濱江,甚至瞧不上濱江,人家不只是喜歡東海,甚至把自個兒當東海人。”
老吳同志恍然大悟,想想又問道:“東啟呢?”
“東啟的情況跟陵海差不多,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那去東海買房能不能賺錢?”
“現在去買我不知道,但以前去買的都發了財。”
“你有沒有去東海買房?”
“我兒子在東海上大學,將來肯定要留在東海工作,不買房不行,不然連老婆都找不到。”
老吳同志追問道:“你什么時候買的?”
盛寶成嘿嘿笑道:“我買的晚,我是前年去買的,位置也沒韓局買的第一套那么好,但總算趕上了末班車,我愛人說那個小區的房價也漲了點。”
“我們分局除了你、韓局,陳局和小魚,還有誰在東海有房子?”
“這就多了,政委,我們分局的前身是濱江港公安局,濱江港公安局的前身是歸長航東海分局管轄的濱江港派出所,以前的那些老前輩有很多是東海人。”
東海,那可是國際大都市!
一個人去東海買房,或許是沖動。
這么多人都要去東海買房,可見去東海買房肯定有“錢景”!
相比買房等著升值賺錢,老吳同志更想跟政治部的那些死對頭顯擺顯擺,掏出手機飛快地翻出韓渝的號碼撥打過去。
韓渝接到電話,下意識問:“政委,什么事?”
“韓局,你家是不是又去東海買了一套房?”
“有這事,你怎么知道的?”韓渝正郁悶,心不在焉地問。
吳國群興高采烈地說:“算我一個,就買首付十三萬的那種!韓局,我們現在是搭檔,等將來退休了,我去東海跟你做鄰居!”
“政委,你不是在開玩笑吧?”
“不開玩笑,我這就給我愛人打電話,她肯定感興趣,而且我家的事我說了算,說買就買,保證不會反悔!”
韓渝覺得有點荒唐,連忙道:“政委,我建議你和嫂夫人先來看看,我們這次買的這個房子雖然便宜但位置有點偏,而且現在來東海買房不給落戶。”
“韓局,我相信你的投資眼光。”
“不行不行,你們必須來看一下再做決定,最便宜的兩室兩廳也要六十多萬,這么大事要慎重。”
“錢不是問題,首付才十三萬,我去法國旅游……不,我跟你去法國出差還花了兩萬多呢。至于位置,我也知道主城區的位置好,可主城區的房價貴,買房子這種事跟農民養豬一樣,要買小的、便宜的豬,等養肥了才能賺錢。”
“政委,你和嫂夫人先來看看,這么大事你還是先考慮考慮。”
“看肯定是要去看的,但現在要去買的人那么多,如果便宜的戶型被人家買走了怎么辦?你先幫我排個號,我明天沒時間,我讓我愛人去看。”
有沒有搞錯,那么偏的房子居然有人搶著買?
韓渝突然發現學姐好像打開了一個潘多拉盒子,催生出一個陣容強大的“濱江炒房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