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很嚴峻?”黃遠常低聲問。
王市長看著汛情通報,憂心忡忡地說:“截止今天早上六點,全省沿江已發生坍江、管涌、滲漏等險情37處,其中重大險情一處。”
湯局雖然也是市防指成員,但這幾天一直忙著處理水上交通事故,忙著救援發生事故的船只,真不知道這些,下意識問:“王市長,哪里發生了重大險情?”
“前天夜里,洪峰進入楊州段時,楊州段長江干堤有一處發生坍塌。直接威脅楊州港、楊州第二發電廠乃至楊州城區的安全,幸虧發現及時,處置得當,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王市長把汛情通報遞給黃遠常,接著道:“省委省政府昨天中午緊急下發通知,明確指出盡管我們全省去年下決心全面整修江海堤防,但由于時間和資金的關系,目前長江江堤達標工程還有三分之二沒完成,險工險段還不少,尤其通江河道的堤防標準更差。
江南長江干流河床不穩定,易崩堤河段較多,比較嚴重的就有40多公里,有的已逼近主江堤和一些工礦企業。
現在只是受長江中上游‘客水過境’的威脅,就已經發生這么多險情。如果臺風、暴雨、大潮和大洪水來個‘四碰頭’,對我們江南省有可能造成的損失甚至會遠超去年!”
你們全省的江堤達標工程還有三分之二沒完成,但你們的標準不是長江委十幾年前制定頒發施行的,是你們省里去年自己制定的,對于江海堤防整修的要求遠比長江委的要求高。
至于重大險情,全省才發生一處干堤坍塌,跟北湖相比又算得上什么?
北湖那邊已有好幾個民垸大堤潰決,不知道有多少老百姓的家園被淹,不知道有多少群眾流離失所。
而管涌、滲漏等險情,長江防指和北湖省防指都已經統計不過來了!
黃遠常心急如焚,可又不好反駁。
王市長接著道:“省防總正在研究淮河水入江之后對震江以下水位的影響,必要時會采取關閉通江閘口,停止向長江排澇的措施,以便錯開洪峰和大潮期,但這么一來就會進一步加劇內澇。
黃處,伱在我們濱江工作過很多年,應該知道我們濱江乃至我們江南省不只是要應對長江洪水,也要應對海潮。從全省來看,沿海近千公里的堤防標準不高,防護能力不強,沿線的病險涵閘很多。
淮河入海水道早就規劃了,由于資金關系到現在都沒開工,洪澤湖洪水出路嚴重不足。如果關閉淮河的入江通道錯峰,那么思崗的柳下河水網地區就會被淹,這樣的嚴重內澇過去這些年不止一次發生過。”
你是市長,你只要想講濱江的長江防汛和內澇防范能講一天。
黃遠常既不想聽王市長說這些,也不想繞圈子,放下文件打開公文包,取出一份濱江市港務局和各區縣港口碼頭建設,以及各區縣長江岸線使用的項目審批清單,輕輕放到王市長面前:
“王市長,實不相瞞,我是受長江委和我們長航局領導委托來向您求援的。這些年長江委和我們長航局一直很支持濱江的經濟建設,就在此時此刻,長江委和我們長航局各處室的同事,正在加班加點審核濱江的這些項目材料。”
王市長沒想到他會提這個,看著擬建設和“先上車后買票”正在建設的項目清單,一時間竟愣住了。
黃遠常深吸口氣,很認真很誠懇地說:“我問過各處室的同事,也問過長江委和港監局等負責相關審批的同志,他們說雖然該走的程序一個不能少,但最多半個月應該能全部走完。”
想搞項目建設難,不只是難在項目建設所需的資金,也難在一級又一級的行政審批。
他們這些手握審批大權的單位,真是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
地級市的黨政一把手又怎么樣,人家說不給你面子就不給,想見負責審批的司長、局長或處長,比見省領導都難。
誰能想到他們現在病急亂投醫,居然服務上門,并且服務態度如此之好。
王市長感覺太陽像是從西邊出來了,將信將疑地問:“這么多項目,半個月都能批下來?”
“長江委和我們長航局這邊的最多半個月,至于審批所需的一些評估,我們局領導已經通知了相關單位。雖然大多同志都在江堤上抗洪,但不能影響濱江的經濟建設。我們會抽調他們趕緊來濱江評估,到時候可能需要申評單位配合。”
黃遠常頓了頓,補充道:“至于部里的審批,我們局里相關處室會全力協助。從過去這些年的實踐上看,只要我們這邊審核批準了,部里一般不會卡。”
正常情況下,這些審批跑下來少說也要兩三年,并且要左一趟右一趟的跑。
相應的評估更讓人頭疼,不但很慢也要花很多錢,有時候評估費給了評估卻依然過不了關。
遇到這種情況,又要請他們指定的專家來評估,又要支付一筆不菲的評估費。
王市長緩過神,意識到黃遠常是帶著誠意來的,心想這買賣有得談,憋著笑說:“黃處、湯局,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漢武防汛形勢那么嚴峻,如果換作平時,我們會毫不猶豫讓咸魚他們去支援。
可現在不是平時,我們自己也要防汛。要不你們先去會議室休息一會兒,畢竟這么大事不是我一個市長能決定的,要向陸書記匯報,要征求防指的意見,也要與軍分區和濱江預備役團的同志溝通。”
“好的,謝謝王市長,我們去會議室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