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氣。盡管吳年不太過問國事,而把政務都交給了劉知行等人處理。但身在深宮之中,卻也有很多趣事,不會煩悶。吳年也是剛到京城不久,大軍還需要休整,不急于搬家。便繼續在京城逗留。不過。根據劉知行的計劃,京城內的衙門、高句麗各地的行宮,都開始拆除,材料還有桌椅什么的,都往江縣運送。江縣那邊,也應該開始擴建內城了。不耽誤大事。但是高句麗這邊,卻又出了幺蛾子。高句麗原本有二十三府。吳年合并為四府。北方的京城、江界、義州等膏腴富饒的地方,合并為樂浪府。而且改了京城為平壤城。只是人們習慣上,還稱呼為京城。平壤城既是縣城、府城又是總督衙門所在。俗話說得好,做縣令的最怕的是與知府衙門,同在一座城池。更不要說三級衙門都在平壤城。平壤城的縣令,可是壓力山大。這日早上。平壤縣衙照常開門,兩個衙役站在門前守衛,精神抖擻,對路過的行人都是虎視眈眈。二人都是原本衙門的老衙役,被新朝收編。本來上班的時候,沒有這么積極。但現在新朝新氣象,他們也害怕被辭退,所以做事特別利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