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大漢天下(十)
青藏省。
如果大漢朝有什么薄弱之處的話,那就是這里了。
在這偌大的青藏高原上,哪怕是在現代社會也很難開通鐵路,更別說現在大漢朝的這個條件了。
連水泥路都是夠嗆,只能在平地上與特地的道路上修建。
因為青藏高原這里的地形是不穩定的,經常發生變動,水泥路哪怕建造了,可能一個小變動就沒有了。
所以。青藏省雖然與四川、緬甸、甘肅、西域等地毗鄰,但是與它們之間的聯絡是非常的薄弱的。
更別說與大漢朝廷的聯絡了。
如果依靠羈縻統治,也就是扶持當地的民族,那這個地方就會游離在大漢朝之外,成為時而背叛漢朝,時而歸順漢朝的另類的“藩國”了。
所以吳年當年就對青藏高原進行了大力氣的改建。
他不僅在青藏高原的內部,盡可能的修建水泥路,普通的道路,以保持道路的比較通暢。
這些年一點點的,一點點的遷徙走了原本的吐蕃人,把大量的漢人遷徙到了青藏高原。
與漢人一起遷徙的還有漢人的文化。成群的工匠、讀書人、鄉紳、漢傳佛教、道教等等。
當年無論是道士還是和尚,都很不樂意。
青藏高原的條件確實是艱苦。
如今發展的不錯。
拉薩。
原本吐蕃的國都,如今成了一座漢朝風格濃郁的城市。
首先它有城墻,夯土結構,建的不高,但很厚。
原本漢朝是考慮到,如果青藏發生變故,漢軍可以依托這座城池進行抵抗,但后來證明是多慮了。
雖然吳年離開青藏之后,確實不時有吐蕃偏遠部落的小規模叛亂發生,但很快都被漢軍平定了。
天南地北,沒有什么人能阻擋漢軍了。
城門樓上,掛著“漢”字旌旗。負責守備拉薩的守軍戰兵,人人披堅執銳,精神抖擻。
城中也是大量的漢朝建筑,都是四合院結構的,有大有小,有富麗堂皇的鄉紳宅邸,也有普通的民房。
只有少數一些原本吐蕃的建筑得到了保留。
但隨著時間推移,終究會消失。
很快這里就像云貴一樣徹底被漢人掌控,成為華夏固有的領土之一。
在這無數的建筑之中,有寺廟五座,道觀五座。
還有城隍廟。
吳年以皇帝的神圣,敕封戰死在青藏高原的一位百戶為城隍,命百姓世代供奉。
這座城市簡直與華夏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有出了拉薩才能感覺到區別。
這里畢竟寒冷,而且土地很多都不適合耕種,適合放牧。
不過漢人都很能適應,放牧就放牧吧,還能喝上一口奶呢。
因為這個的原因。這里的飲食與傳統漢地有比較大的區別。
但是無論土地有多么的貧瘠,條件是多么的困難。吳年還是把這塊地方經營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