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引得江淮狂士笑,不攜名妓即名僧!
“曉得啦,伍先生去世,《良友》就該陪葬,現在搞成這樣,隔三差五冒出來一下,好像詐尸。”楊滬生慢吞吞的喝了口茶,隨后就坐在位置上點燃香煙,翻看著雜志。
他是滬上人,早年間在滬上《良友》做小工,后來又做到編輯,每次《良友》停刊都要自謀生路,每次復刊他都再跑回去開工,直到《良友》香江六八年停刊,老總編也辭世,他才離開良友公司,自己開了豪生書局。
本來想要叫滬生書局,自己那個老婆滿嘴鄉音,陪自己去注冊時嘴巴又快,對方就記成了豪生書局,那時候想要改名,都要送給對方紅包,楊滬生舍不得付錢,用了豪生書局的名字。
“楊滬生先生?您的親人說您在這邊喝早茶。”盛家樂從電梯里走出來,對照著手里一本合集上的作者照片,走到楊滬生面前,禮貌的說道。
楊滬生抬頭看了一眼盛家樂,隨后注意到對方手上的那本《禮拜六》,那是他與二十幾名香江作者一起合著的短篇小說集。
“很喜歡您的著作,看到書上的介紹,說您自營豪生書局,剛剛去了書店內,店內的女士說您可能在這里喝早茶,所以我才冒昧過來想請您簽個名。”盛家樂取出鋼筆,對楊滬生說道。
楊滬生微笑著點點頭:“當然可以,坐下,慢慢講話。”
他這一世,最喜歡別人欣賞他的文采,若是夸他生財有術,生意做得好,反而懶得理會對方,只是奈何香江懂得欣賞他文采的知己不多,自己開出版公司這些年,筆耕不輟,寫了八本書,加在一起都沒有賣出一千本,算是豪生書局開業近二十年,銷量最差的作者,好在自己是老板,自己寫書,不需要另付稿酬,虧損小了些。
正所謂知音少,弦斷無人聽,為了挖掘潛在知音,搞得楊滬生只能寫些散文,短篇小說,通過厚著臉皮與公司旗下簽約的其他知名作家結冊出版的方式,讓自己的文字有機會讓更多讀者看到,對面盛家樂手里拿著的《禮拜六》,就是楊老頭硬蹭其他作者之后的產物。
面前這個英俊出眾,又看起來斯文的年輕人,居然特意跑來請自己簽字,這讓楊滬生瞬間對盛家樂的好感拉滿,受寵若驚。
等盛家樂坐在對面位置,楊滬生接過鋼筆,并沒有急著在扉頁題字,而是在斟酌用語,準備幫這位知音寫幾句不同流俗的話語,看到楊滬生的模樣,盛家樂在對面笑著輕聲開口:
“您那篇故事名為《見僧》,不如就……值得江淮狂士笑?”
楊滬生雙眼一亮,朝盛家樂笑笑,鋼筆在扉頁銀鉤鐵畫寫就兩句詩:
“值得江淮狂士笑,不攜名妓即名僧!楊一樵于得男樓。”
中間空出一段白,楊滬生看向盛家樂:“小友的姓名是……”
“大空公司盛家樂。”盛家樂笑著說道。
楊滬生低頭在那處空白寫就,盛家樂小友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