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熊蒔已經三十七歲了,他的兒子都沒有比韓度小幾歲。他可不像韓度那樣聰明過人,年紀輕輕便中舉。
熊蒔是舉薦官。
洪武初期的時候,天下剛剛經歷戰亂,百廢待興。但是能夠讀書寫字的人卻是少之又少,那時候別說是開科考試了,哪怕是把所有的讀書人全都抓來做官,那也不夠。
沒有足夠的讀書人當官怎么辦?老朱便想到了舉薦為官這個辦法,以彌補朝廷官員的空缺。也就是各鄉各縣可以向朝廷舉薦當地的孝廉之士,朝廷便給這些人任命官職。
當然,這些任命的官職普遍都是從九品的小官。
舉孝廉也不是說什么人都可以被舉薦,這些孝廉之士至少也要識字寫字是吧,總不能舉薦一個文盲農民做官吧。
在這個時代,人是分階層的,士農工商。
讀書人那是士的階層。
一般人不管是農還是商,上過幾年私塾,讀過幾本書,能識字寫字,這些都不能叫做是讀書人。
熊蒔原本只是上過幾年私塾,恰巧遇到老朱用人唯賢(其實是人手不夠,找個由頭抓這些人的壯丁),再把家底子掏空,使了一把力,便當上了這寶鈔提舉司行用庫的庫官。
原本熊蒔以為他當官之后,只要勤勤懇懇便會得到上官的賞識,然后走上仕途。
結果這寶鈔提舉司的情況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樣。
從提舉大人到各局、司、庫堂官,除了他之外都是讀書人出身。
讀書人出身的官員向來都鄙視舉薦出身的官員,認為他們貪慕權力,沒有文人的風骨。
所以熊蒔一進來便被上官和所有同僚鄙視,別說是和他有什么來往了,人家根本就不和他搭話。
連他主動貼上臉去,人家都會轉身離開,給他留下一個冰冷的后腦勺。
久而久之,熊蒔心中便有了一股堅韌的心氣,他想要往上爬,想要身居高位,想要讓那些看不起的人對他刮目相看。
可是不被上官待見,他那里會有立功的機會?七八年下來,寶鈔提舉司的提舉換了又換,他熊蒔卻還是最初的那個從九品庫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