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宗室老六
“臣不敢說。”
“無礙,你說便是,朕絕不怪罪!”
“是因為陛下!”
“什么?老狗!”
劉長勃然大怒,上前一步,伸出手來,一把抓住晁錯的衣領,直接單手將他舉了起來,晁錯雙腳騰空,不斷的瞪著雙腿,嬌小且無力,晁錯也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急忙解釋道:“陛下!陛下!您聽我說,這是因為開墾,是因為開墾土地而導致啊!”
劉長一把將晁錯丟在地上,憤怒的質問道:“這與朕有什么關系呢?”
“陛下,您自己看看這受災地區,您再看看他們上游這一段....這是長安,這是河東,還有這里...但凡遭災嚴重的地區,都是聚集在這些耕地后的,這些地區,都是陛下下令開墾的,包括這一片,先前還安排了大量的唐國百姓來進行開墾...這定然是因為開墾,破壞了土地,一旦下雨,就有大量的泥土進入河水,從而導致這些地方遭受災害....”
晁錯認真的分析了起來,“您看看這里,梁國如今在這里大量的開墾,臣料定,不久之后,這片土地下游地帶就會遭受災害...”
華夏很早就意識到了保護自然的重要性,有孟子荀子這樣提出保護環境自然的提倡者,也有管仲這樣的實踐派,同時古代設立了專門負責保護環境的官員,稱為虞,當然,這個職位在秦漢被廢除,也不能說廢除,就是被少府令給取代了,如今山林水澤都是歸少府來管的,直到魏晉時期,方才重新設立了虞官。
而諸多學派里,農家是最先注意到水土流失這個問題的,他們意識到過度的開發開墾會導致災害的出現,因此,他們的主張里就包括了種樹要和開墾同時進行,農家認為,種樹就算不能徹底解決問題,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并且,在開墾問題上,農家也有自己一套辦法,就是不能影響山林水澤。
聽著晁錯的解釋,劉長的臉上也出現了些無奈。
可是大漢也沒有辦法啊,大漢迎來了人口爆炸的時代,歷史上,漢朝水患最嚴重的時候,也就是大漢人口達到五千萬規模的時候,人口大量增加,就一定會影響到環境,人口越多,影響就越大。
漢文帝時,河水幾次泛濫,文帝急忙令人修補堤壩,想辦法來治理,到了武帝時,有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丑陋丞相,也就是害死了張夫的那位,他因為自己的封地不在受災區,就上奏武帝,說這都是天命,不必理會,愣是讓河水自由發揮了二十余年,受災百姓累計百萬之數....武帝的功勞雖然非常大,可在某些方面,武帝真的是遠不如他大父和阿父。
像這樣的貨色,放在他大父時,可能就得被哭死,若是放在他阿父時,可能剛穿上朝服,就得被拉出去棄市。
值得一提的,那位國相跟淮南王這一脈的人來往比較密切,大概是臭味相投吧。
劉長無奈的坐在了晁錯的面前,箕坐了下來,感慨道:“為之奈何?”
“群臣都知道這樣的道理,卻不敢直說,生怕激怒了陛下,被陛下所處罰...若是陛下愿意讓臣來操辦這件事,臣愿全力為之,如今的辦法,就是適當的遷徙河水中上游的百姓,停止開墾對河水的破壞,大量的種植樹木,要下令給河水沿岸的郡縣,讓他們全力去種樹...另外,就是要想辦法設立排水設施,還有漕運,要減水流量,遠離泄洪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