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太子安的一生之敵
劉安,劉啟成為了最大的受害者。張釋之就盯著他們來刷政績,劉恒,劉祥,劉啟,劉安這幾個在第四天就被抓到了廷尉,而城陽王劉章一如往常的來廷尉撈人的時候,卻沒有能如愿,張釋之按著律法,河西王城內縱車,罰兩盾,北庭王縱車,在甲士逮捕時想要逃走,罪加一等,罰七盾,七甲。西庭王拘捕毆打甲士,貶為城旦。
太子不曾駕車,可在車上,罰一盾。劉章無奈,這罰款好說,可是這貶為城旦…最后還是太后出面,要求張釋之從輕發落,張釋之方才將貶為城旦改成了答十,由張釋之親自來執行,
劉安的屁股都被抽爛了,也就是劉安身材高大,體格強壯,換個人來,那都不好說。
從那之后,這三人組頓時安靜了,出皇宮都是小心翼翼的,而他們三個都慫了,其余那些群賢更是驚懼壓根就不敢做什么出格的事情,一時間,整個長安變得無比的安寧,治安大好,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在針對上層權貴之后,張釋之還親自前往各地,詢問地方官吏,是否有不讓他們越級上訴的行為。漢朝的律法是這樣的,最先是縣衙來判刑,若是你覺得縣衙的判決不公,可以上訴,到郡里,還是覺得不公,可以再上訴,
到廷尉。
當然,如果廷尉覺得縣衙的判決是公正的,那上訴的人就要承受雙倍的懲罰。
如果廷尉覺得縣衙和郡縣判決不公,那縣衙和郡縣判你什么罪,他自己就要受什么罪。
大漢這個制度很是完善,主要是因為這個制度是秦/咳咳,是因為大漢律法方面的人才輩出,故而律法得以完善。可縣和郡一般是不給這個機會的,他們當然也擔心廷尉最后翻案,故而各種恐嚇百姓,或者采取強制手段,張釋之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廢除了上訴者會受到雙倍懲罰的標準,對判決
不公,上訴即可,不必再受到雙倍的懲罰。
廷尉官吏大驚,急忙說道“天下受判決者何其多,若是您如此規定,只怕天下罪人都要不斷的上訴啊釋之之回答道∶"這不是很好嘛?律法是決定生死的大事,難道不該多次認真的查實嘛”
官吏又說道"廷尉官吏將無寧日啊"釋之之憤怒的訓斥道“若欲享太平,何不回去耕作,來廷尉做什么官吏呢”
在取消了這個制度后,張釋之多次派人前往地方,詢問犯人,上訴時是否被地方所阻止,有沒有恐嚇,或者強制判決,有沒有對判決不服的地方等等,又重新審視以往的卷宗,廷尉大規模的活動,竟然發現了有八百七十起強制犯人不許上訴的案件。張釋之按著律法,罷免或者將這些人下獄。地方上訴者不斷的前往廷尉,乃至各國的廷尉,張釋之要求各國廷尉不許怠慢政務,要認真的執行。就在這個時候,長安內又發生了一起大案。
有人偷竊了漢高祖廟內的玉環,被衛士抓獲。
劉長暴怒,責令廷尉嚴懲盜犯,將其族誅。
張釋之依照律法,判處斬首棄市,長
大怒,堅決要求族誅,張釋之據法以爭,說道“依照法律,偷竊的最高刑法就是斬首棄市了,盜竊宗廟器物就誅滅全族,如果以后有偷挖長陵下的一杯土,又該如何處罰呢”劉長認為他說的很有道理,便不再批評了。
經過這些事,張釋之的威望高漲,天下百姓高哚"張釋之為廷尉,天下無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