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見識之草根
“所謂的東林黨之禍,不如說是科舉之禍,這和科舉本身好不好無關,僅僅是科舉,政出一門,就有獨大之禍。”
“有勛臣和大臣的庇蔭的出身,官員就不是一面倒,皇權就穩固了,清朝有八旗子弟,就始終沒有形成東林南林北林這種派系。”
“并且具體來說,這些人品級雖低,但背后都是大臣和勛貴,想買通他們,成本就非常高昂。”
蘇子籍是來觀政學習,若有所悟:“魏世祖當年,就三管齊下,宗室也可科舉入學,只是不能當宰相。”
“勛貴大臣可庇蔭門生或子孫,少者一人,多者三五人。”
“雖還是科舉為主,卻交織而成,相互平衡,無人能獨大,單是這一項,就無愧484年國祚。”
“雖說大鄭繼大魏之制,但宗室并不能科舉入仕,三根柱子缺了一根,并且勛臣大臣的庇蔭也很勉強,可見鄭太祖并沒有真正體會魏世祖立制的真意。”
蘇子籍喝了一盞茶,趁大家都在休息,從已看過折子里,揀了一份并不重要的折子,是關于水利,向謝智作了揖:“謝先生,學生有些不明,還請賜教。”
這稱呼很不錯,避免了尷尬,而且并不敏感,謝智看了,因著之前“交易”,倒也給了兩句提示。
其實這兩句雖也是干貨,但沒有相關經驗或閱歷,聽不懂才是正常。
蘇子籍目光垂下,就看見半片紫檀木鈿虛影在視野中漂浮:“謝智傳授【從政之要】,是否汲取?”
“是。”
“【為政之道】+1200,11級(9055/11000)”
金手指厲害,只要對方傳授,就不是口中簡單的幾句指點,而是心里與之相關的一大塊經驗,一下增長了1200經驗。
蘇子籍頓時一喜,再看這奏折上謝智所寫票擬時,原本不解處,頓時就清晰明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