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這人不對
畫舫里放著幾(套tào)衣裳,蘇子籍換了一(身shēn)青杉,質地不差,屬于在這種文會,不會失禮的那種。
這合了蘇子籍心意。
“一會到了船上,見機行事。”蘇子籍說著:“我還是這話,貪腐的話,只能落井下石,不能當主要發難原因。”
“公子放心,我明白,以貪腐當主要發難原因,打擊面太大。”野道人立刻說著:“要是公子是上官,還可這樣,下位卻不適宜。”
“你明白就好。”
船航入了蟠龍湖,果然有著幾艘大畫舫,因都是文人,穿著得體,二人只是略被人檢查了一下是否帶著兇器,就放了行。
要說,蘇子籍現在租用的方家畫舫就已不小,可跟這座畫舫比,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三層高,雕梁畫柱,托著一座宮(殿diàn)一樣,燈火通明,還有琴聲傳出,低低的說話聲匯聚成了喧嘩,實在(熱rè)鬧。
等進入了第一層船艙,更撲面而來的喧嘩。
外面隔著一段距離就能看到穿官衣的差役,這里面則有一些干凈利索的小廝,女人不是沒有,但看形容舉止,與一般青樓的((妓jì)jì)子有不同。
鄭朝對官員是有約束,但不限制去找官((妓jì)jì)。
官((妓jì)jì)都是罪官女眷,不能被贖(身shēn),雖說明面上賣藝不陪睡,可人眼看不到的地方,那就不好說了。
這都是一些暗地里的齷齪,蘇子籍掃了一眼就大致明白了。
這讓他對知府在本地把控再次有了一個認識。
能將這些官((妓jì)jì)帶過來,陪著文會上的客人,這算不上是謹小慎微。
看來猜的沒錯,知府定還有著別的依仗。
除了這些小廝、官((妓jì)jì),人數最多自然就是來參加這次文會的文人,粗粗看去,光一樓,就足足數十人,個個穿著文袍,但其中有多少是有著真才實學,有多少是抱著鉆營的目的,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