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七章 春秋三義士
“本郡的糧價基本可查實了。”余律翻開一張紙,指著一欄說:“新麥價格是每石四錢七分銀子,而去年是四錢四分,這是調度糧食去賑災的原因。”
“我記得,今上初登基,新麥價格是每石三錢七分,整漲了一錢。”方惜若有所思。
“不是這樣算的,糧食不是越便宜越好,別忘記了,整個郡縣,至少有九成是農民,糧價太低就會傷農。”
“副欽差張岱張大人,主政時,不分青紅皂白,只持抑強之道,硬是把麥價打落到三錢三分,這太便宜了,結果不但郡內地主商人怨恨,連著農戶也咒他去死。”
“糧價太低,一年勞作下來,竟然所剩無幾。”
“數十萬百姓迎了清官,反困苦不堪。”
余律若有所思,嘆著:“我們當秀才舉人,可以庇弱鏟強,為政這樣理念,怕是于國于民無益啊!”
見著方惜詫異,他仰起了身子,雙眉蹙起,良久才說:“這是太孫的教誨,以前沒有注意,現在想來,很有深意。”
“大學之道在親民,在上于至善,可怎么才能至善呢?”
方惜停了筆,兩人沉默,其實兩人讀書不少,可對經濟之道的事,那是真不怎么懂。
“糧價差不多了,看看都有哪些線索吧。”余律不再感慨,湊過去看方惜記錄下來的東西。
這一看,兩人都忍不住一嘆。
“查不出來啊!”
沉默了下,余律就說:“只是幾日時間,查不出也有情可原,不必氣餒,明日還可繼續再探。”
方惜點點頭:“正合我意,就這么辦吧。”
這家客棧的墻壁都是真材實料,隔音效果相當好,至少對已檢查過隔音效果的二人來說,就完全聽不到隔壁的低低說話聲。
卻不知,這只是他們感覺,而在隔壁房間,有人耳朵貼在墻壁上,通過銅管,將說話內容聽個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