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振臂行(11)
然而,事情沒有如果,曹汪猶豫過,然后沒有來,只是選擇了謹守本郡。
而這個結果,反過來講,倒是在張行、李樞等人的預料之中的。
這不是說兩人多么料事如神,而是說事到如今,大家早就看出來了,眼下這個遍地義軍局勢,從來都不是什么義軍多么強大,也不是什么官軍多么拉跨。真正導致各處義軍蜂擁而起,甚至出現幾十萬人圍攻登州成功,東都南向通道南陽堵塞,以及黜龍幫這群反賊坐擁兩郡而無人來管的局面,本質上只有一個原因。
那就是作為這個時代統治體系核心的皇帝,自己主動放棄了北方和大部分中原,躲到了江都。
皇帝自己把局面弄壞后,失去了收拾起來的信心,選擇了逃避,幾乎相當于他自己主動放棄了自己的天下……那么,雖然大家都還看著曹皇叔,可曹皇叔是能那么輕松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威權體制的嗎?
勉強建立起來以后,西北和東南如何架構平衡?
更重要的是,局勢鬧到這份上,江東就能安穩了?關隴內部人心能壓住?
當然,這些就扯遠了,回到最根本的問題上就是,除非有直接的圣旨和明確的東都南衙指示,這些地方上的郡守、中郎將大部分只會安坐不動,或者敷衍以對。而誰又都知道,大魏三百州郡,怎么可能直接給州郡長官直接指示,肯定還是會動員野戰部隊,任命主導數個州郡的行軍總管來進行全局掃蕩的……那么說白了,他們也只是打工的,在這個混亂的時代維持下局面,已經屬于對得起天地良心,并非所有人都有那個為國盡忠的決意。
實際上,被動面對時代浪潮,能夠鼓起勇氣面對那個決意的,已經屬于豪杰了……之前的宋昌就是這種人。
而如果能夠不顧個人前途與安危,主動迎上時代浪潮的,哪怕他是站在歷史浪潮的對面,那也算是彼之英雄了。
十一月中旬,張行開始在濟陰、東郡兩地清查田畝、戶口,準備重新授田……這不是什么創新的事情,而是大魏,甚至是大魏與東齊的前朝一開始便嘗試推行的制度,最后落地在大魏身上罷了,所謂土地國有,按照丁口男女分配到戶,然后按照戶口出役,并按照與丁口關聯的田地交納田賦。
朝廷甚至允許普通人將授田轉租出去,只要他們不耽誤交稅交賦就行。
這是很好的制度,最起碼以張行的腦袋是想不到什么更好的法子的,而他現在要做得,只能是盡量開釋奴籍、公平授田,然后按照真實情況決定田賦,并允許之前被拆開的戶口合并罷了——而且,有一說一,一畝地當兩三畝地,一戶拆成三戶這種極為惡劣的破事,基本上是那位先帝爺干出來的,尤其是他晚年,腦子一熱,還專門借用奴籍給有官階的人開了兼并土地的口子,反而是當朝圣人登基后趕緊把口子給堵上了。
與此同時,李樞和黜龍幫的主力則在東平郡橫掃地方,幾乎所有縣城、軍寨都望風而降,而李樞也迫不及待的兵分兩路,一邊開始嘗試招降巨野澤中的三征潰兵,且大有成效,一邊嘗試往濟北、魯郡伸出手來。
竟是片刻不停。
還是同一時間,東都在燒熔金柱,重鑄金銀銅錢與兵刃,并開始大舉招兵,并以靖安臺巡組為力量大舉搜括東都豪門奴仆……每得一千人,便迫不及待送往南陽,彼處有剛剛帶著幾千兵過去的老將吐萬長論,他將負責鎮壓阻塞了東都與南方咽喉通道的反賊伍氏兄弟。
依然是十一月的中旬,齊郡這里,來自登州知世郎王厚的大股義軍,也就是俗稱的知世軍,終于浩浩蕩蕩越過了邊界,然后逆著濟水大舉向西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