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臨流行(12)
其實,良家子出身外加治安巡視經驗豐富的錢唐怎么可能不懂是怎么回事?
便是之前不懂,這一年的郡守生涯也足夠他懂怎么回事了
征東夷就不說了,去年春末開始籌備的三征東夷是一切的開端,一切的生產治安秩序都在那一刻被打亂,然后是蜂擁而起的叛軍,以及叛軍成勢后的失控,而叛軍之后又是河間大營與幽州大營的聯手掃蕩匪過如梳,兵過如篦。
社會秩序或許被河間精銳強壓著給「重整」了,但生產基本上全都報廢了,而這其中最要命的便是兩輪秋收造成的巨大糧食缺口。
于是,這就回到了災年中最經典的那個問題,糧食少了,人沒少怎么辦?很簡單,按照關隴和東都的一貫思路,死一部分人就行了。上一輪秋收后,官軍憑借著自己強大的戰斗力讓義軍和部分老百姓成為了這部分人。
但是,上年的秋收后患沒解決,今年的秋收又被耽擱,就不知道該讓誰死,而且要死多少人才夠。
又或者說,錢唐此番冒險離開被半包圍的郡城,冒險穿越危險的「敵占區」往隔壁渤海郡一行,包括聽了自己下屬的勸,本身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的。
就這樣,眾人繼續東行,很快就來到了一處位于平原郡與渤海郡交界處的莊園,莊園龐大,根本看不到圍墻邊沿,而且圍墻外還有土壘和壕溝,墻上也有箭櫓,內中還有高臺,甚至早在進入園周邊二十里左右地界就已經遇到了巡視人員與等候已久的迎賓之人錢唐到底是一郡府君,雖是微服到此,也無人敢怠慢,只是須臾片刻,正值壯年的莊園主人與兩位稍早抵達的年長客人便一起出迎。
莊園主人姓高,喚作高士瓚,今年約莫三十來歲,其人家中這種規制的莊園擺在這里,又是這個位置,想都不用想,必然是經歴了東齊時代大肆擴張,如今在河北、北地泛濫的「渤海高」,而且是以類似于徐世英、單通海那般形態存在的豪強之家的模樣。可以想見,此人一旦起兵,最少也能學單通海那般聚攏起三五仟眾。
其余兩位客人也不簡單,一位乃是西北面信都郡的豪俠,老早便出名的成丹高手諸葛仰,乃是剛剛從關隴那里棄官回到家鄉的大豪,卻又舉族中兵馬加入到了河間大營,成為了河間大營薛常雄下屬的一名中郎將只能說,昔日大魏強干弱枝政策下聚攏到兩都周邊的高手們在戰亂后回鄉的情況,如今日漸增多了。
至于另一位,倒是簡單,乃是渤海郡郡守張世遇這個姓名也不言自明,又是河東張氏某一房的正當年之人。
這四個人,兩位是太守,兩位是有修為或地方實力的豪強,此時避人耳目,又在這個時間湊在一起,自然是要做大事的。
果然,四人入內,稍做禮儀,便直接往內室先密謀起來。
且說,豪強這種東西,本身是缺乏政治遠見的,譬如東境豪強,最西面兩郡因為撞上了張行和李樞,自然就要起來反魏;齊魯的豪強,因為撞上了張須果,自然就成了官軍主力;而登州的豪強,則選擇依附于外來的強大義軍,就落了下乘,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登州的豪強,則選擇依附于外來的強大義軍,就落了下乘,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而河北這里,因為幽州大營與河間大營的存在,豪強們選擇與朝廷合作也屬于理所當然。
當然了,如果張行張三郎在這里,一定會說,其實不管豪強跟誰走,都代表了大魏統治的崩壞,因為地方官已經喪失了對地方的控制,不得不尋求和平年代他們主要的鎮壓和防范對象進行合作,而且很可能要讓渡大量政治權力,才能達成交易,具體到這一次,其實也是如此。
就是這樣,簡單的誘敵之計,你將人引來,河間大營自有兩萬精銳繞后包抄,事成之后,薛大將軍有言,許你來做一任中郎將。」諸葛仰如此做了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