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煮鶴行 (15)
心里這般胡亂想著,張行四下踱步,忽然從拆開的院墻那里,望見了一處建筑,一處孤零零的挨著祠堂的奇怪建筑。
“那是什么去處?”
張行回頭來望另一個跟著自己的虞氏子弟。
“回稟……回稟張白綬。”那人小心翼翼以對。“那是我家祖上長慶公的衣冠堂。”
張行恍然,他是在史書中讀到過這段故事的。
且說,虞氏本是中原一處尋常郡望人家,南唐衣冠南渡時并不出名,但后來漸漸崛起,終于到了一個叫做虞顯的人,此人明明出身望族,卻往往親身披甲執(zhí)銳,以至于被同時代的望族嘲諷為軍漢、丘八。
然而,就是這么一個人,執(zhí)戈而起,先在荊州出任方鎮(zhèn),然后漸漸壓服下游各處,基本上成為了南唐的實際控制人。
然后此人便開始頻頻北伐,以北伐來積累威望、功績,以作對南唐皇室打壓。
凡八次北伐,前七次勝的一次比一次大,到了第七次時,已經(jīng)蕩平了大河以南,并加九錫,距離篡位區(qū)區(qū)一步之遙了。
可就是在他決心一統(tǒng)天下并篡位為帝而開啟的第八次北伐中,明明號稱投鞭斷流,卻于大河之畔被人以少勝多,以至于一敗涂地,幾十萬北府軍盡喪,中原功業(yè)盡失,幾乎孤身逃回。
而不知為何,虞顯雖然還有江東根基,可臨到大江畔的六合山南的烏江縣時,卻再不愿意南歸半步了,最后幾乎是自決一般病死六合山下,并遺令后人,不許將他的尸首遷回就在一江之隔的江東故地,乃是就地葬于六合山。
此人后,虞氏自然位列江東諸大家,卻漸漸削弱,再沒有半分英武振作了。
張行負手看了許久,想著這段從這個世界書里看到,似是而非的故事,一時居然心潮澎湃,頗有些癡意。
不知道過了多久,還是周公子上前拱手,打斷了這么錦衣白綬的出神:“張三哥……銀子稱好了,正在分……糧食還在分類裝車,肉類送往江上往大營換軍糧,糧食送到郡府,可還有什么別的事嗎?”
“看著分完、裝完。”張行回頭冷漠以對。“尤其小心分銀子的事,虞氏已經(jīng)認栽了,若真有人鬧事,便是這些軍官中有人貪得無厭,所以,若有人不服你就親自當面給他稱清楚,若是稱量清楚了還鬧,便是惡意鬧事,直接殺了。”
周公子心下一涼,只能喏喏而退。
而張行也終于再度看向了那名最后打顫的年輕虞氏子弟:“取筆墨來,我給你家祖宅大門上題個字跡……也算一件雅事!”
虞氏子弟不敢有片刻怠慢,匆匆而去,復(fù)又匆匆捧著一個裝了溫熱墨汁的硯臺而來,上面則架著一支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