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振臂行(9)
“孟山公。”張行抬手記下了這個名字,繼續來問。“可如果不是都尉,誰還有什么名義直接在軍務上插手呢?”
“汲郡當地還有個叫王德信的大豪,但也應該只想著造反,沒理由助太守吧?”徐大郎也有些焦躁起來。
“莫說這些本土大豪都只想著造反,便是沒想,素來瞧不起這些人的王太守也不會聽他們的……”魏道士插了句嘴。“而汲郡那里的朝廷官軍,無論如何都還是太守說了算才對。”
張行心中忽然一動,隱約抓到了一點什么,但他沒有直接點出,而是一邊思索一邊莫名詢問:“我記得三征時,朝廷派了鄭善葉去汲郡黎陽坐鎮,他走了嗎?”
“早走了,跟屈突達一起走的。”徐大郎接口道。“張三爺你沽水殺人后,抵達此地前,兩人便一起帶兵回滎陽,甚至可能回東都了……”
“會不會又回來了?”張行追問。“畢竟黎陽有一座黎陽倉。”
“自然是有這個可能的……”徐大郎嘆氣,然后終于無奈。“但張三爺,若如此猜度,不如排遣細作渡河去查問……咱們現在最多說,汲郡那里王太守得了什么助力,可咱們之前在造反,什么都不知道。”
“派細作過河探查,尋汲郡官府里的熟人和本土豪強做聯絡都是必然的,給房彥朗要聯系渠道也是必然的,甚至趕緊往下游詢問情況,準備調度咱們的水上力量也是必然的……因為事情很可能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張行一邊繼續拿炭筆在本子上亂畫,一邊正色分析道。“你也記一下。”
“是。”徐大郎立即將這幾條記下。
張行等對方將自己命令一一記錄好,這才繼續來說:“其實我們現在并不是在胡亂猜測,而是要盡量匯集已知情報,找出事情的關鍵來……而且不瞞你們,從你們說到王懷度此人只是個才能平庸的官場人物,同時卻依舊是一郡之君,對軍政大事說一不二時,我就想到了一處有意思的地方,然后起了個懷疑……”
徐大郎和魏道士齊齊肅然正坐。
“我不太懂軍略,你們說為什么咱們之前大軍三萬偽作開往此地,準備救援牛達,汲郡的官軍要莫名撤一下?”張行正色來問。“如果是要準備水軍,也不需要撤圍吧?”
“自然是被三萬之眾嚇到了。”魏道士脫口而對,但馬上他就有些不確定,轉而求證式的看向了徐大郎。“是被嚇到了嗎?”
“必然是被三萬眾嚇到了。”徐大郎若有所思,然后猛地醒悟。“但是為什么會被嚇到?這跟之前的堅定圍城、后續的果決增兵根本不搭吧?況且還像水軍……張龍頭所言不差,這不像是單單一個靠我們這邊的情報就能做出的轉變?”
“我其實覺得,應該只有一種可能。”張行平靜言語。“那就是選擇撤軍的,和讓部隊再圍上來的,不是一個人……而且,按照魏公說法,下令撤退的那個,必然是王太守。換言之……”
“換言之……”魏玄定忽然在座中前傾。“情報不情報、內應不能應且不提,便是若真有一個精通軍略、意志堅決的人物在汲郡那里發號施令,居下,則未必能得到王太守的信任;居上,應該也挺招王太守嫌的……王太守本人是不想跟我們頭破血流的!”
“反間計嗎?”徐大郎也脫口而出。“離間此二人!”
“反間計不準確。”張行認真以對。“我大約有些猜想,但還是要派細作探查清楚,再做結論……不過無論如何,都可以與王太守談一談的,大家你好我好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