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浮馬行(12)
“當然是胡扯。”就在這時,望著遠處騷亂方向的張行忽然嘆了口氣。“但說句良心話,這次不算,最起碼大魏第二次征伐,當今圣人第一次征伐時,有沒有自認必勝,趁機削弱東齊故地民力的意思,恐怕真不好說……否則,我真想不通當時圣人為何那般處置?只是愛面子嗎?”
錢唐和秦寶聞言各自微微一愣,繼而無聲。
無他,張行口中的那一次征伐與其余兩次不同,幾乎是徹底的人禍,想找借口都無的。
先帝那一次,是主力走海路,而且是用了平南陳的大江上樓船,結果就是被那位東夷大都督窺見機會,毫不猶豫請出避海君來,興風作浪,直接以海上天災的形式斷送了這次征伐。
而前一次,更不要說了,無論如何,都有楊慎忽然造反,斷了大軍糧道的說法。
再加上那位大都督的眼線布置得力,幾乎比前線二十萬大軍還早知道此事,然后當機立斷,認定來戰兒的水軍主力不會來了,來也是接應部隊撤退的,便立即請出避海君,卻是在落龍灘那里漲水興潮。
最后,集中全軍乘舟船猛攻,與猝不及防的大魏前線部隊在落龍灘死戰,最終使得聽到身后訊息的大魏前線部隊忽然崩潰,繼而全軍奔逃,結果十不存一。
唯獨兩次中間那次,也就是當朝圣人第一次征伐時,委實布置的四平八穩,妥當至極……乃是水陸并進,而且陸地上過落龍灘時更是分批次、分路、分散過去的……從而有效避開了對方的王牌,也就是避海君的影響。
畢竟,避海君也只是一條龍,主要能耐是漲水生潮,最多加個行云布雨,也不敢違逆天道在人口密集的核心統治區搞事,而一旦大魏多頭進攻,便也分身乏術,甚至讓東夷人沮喪到主動放棄請出這位護國真龍來做效果有限的阻攔。
因為委實不值得。
然而,大魏百萬雄師布置妥當,從容渡過落龍灘后,卻反過來全軍貪功冒進,外加傲慢到過了頭……尤其是來戰兒,他率領的偏師登陸成功后,居然中了詐敗之計,被東夷那位大都督當面大敗了一場,不得不狼狽逃竄。
但他們畢竟是偏師,真正荒唐的地方在于圣人在距離前線十幾里的臨陣指揮。
大軍過了落龍灘,進入東夷人的城鎮區,開始大面積圍城……結果往往辛苦數日,耗費無數性命、物資,一旦城內派出使者求降,圣人便會立即準許,然后下令全軍撤退,準備受降,可這種事情,卻無一例外,全都是緩兵之計……更讓人崩潰的是,這種已經被驗證過的緩兵之策,居然一而再再而三的成功。
最后,部隊不停損耗,后勤越來越艱難,再加上來戰兒偏師的崩潰使得那位大都督親自率精銳主力繞后側擊,然后不停沿著海路對魏軍發動反擊與突襲,終于釀成了全局崩潰。
一場必勝的局面,以損失了近百萬丁壯的結果告終。
據說,消息傳到東都,當日首倡征伐東夷的張世昭張相公和被圣人棄用的新科大宗師曹皇叔正在南衙吵架,二人看完簡略軍報,足足失態了大半日,是怎么想都想不通是怎么一敗涂地的。
就好像此時的三人一樣,也都想不通是為什么?
三人正在沉默,忽然看到百余騎衣裝熟悉的騎士自大營另一個方向疾馳往亂處而去,經行三人跟前時,頗有人回頭詫異相顧——那是他們舊日同僚,甚至還有蓄了胡子的老朋友李清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