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荷戈行(5)
所有牽扯到部隊編制的動作,無論是離還是散,又或者是補充降兵和有功的地方部隊,他根本就是按照戰前在濟水那次整軍達成的部隊編制比例來進行操作的。
以至于到了進行到調部隊往各個要害大城駐扎前、分配降兵后這個步驟時,離狐這里加上北面的王叔勇部,合計三萬人,跟當時濟水整軍后的三萬人幾乎達成了某種一比一的復刻。
也就是典型的徐、單、王三大山頭各自五千,張、李、雄、翟四個小山頭各自三千……
唯一一個例外在于尚懷志部,但這也沒辦法,人都死了,而且張大頭領主動給了尚懷志弟弟尚懷恩留了一千人,自己拿了兩千,卻又在名義分別分給了周行范和張金樹,讓人說不出話來。
換言之,張大龍頭連山頭都只拆了半個,還是人家自家塌的,甚至沒有去問徐世英和牛達私留的部隊數量,也沒有對王叔勇和牛達在東平郡、濟北郡的小動作多做追究,真真是將頭領負責制給貫徹了下來。
實際上,整個過程中,張大龍頭更在意的,似乎還是他不停搞制度創新的那套小玩意……比如說他把地方部隊一分為三,并向所有分舵舵主交代了城防軍、治安巡邏軍、衙役職責明確化的思路,要求他們內部靈活交流,外部職責明確互不干涉云云。
還比如,他要求結合東郡、濟陰郡商業發達的特色,優先保障濮陽-濟陰-虞城一線的南北商路通暢,只在出入境和市場內收稅,不允許駐郡和各縣再行設卡創收等等。
再比如,要求雄伯南和張金樹、柳周臣等頭領,完善地方巡視與軍法部隊的分立,以及對各位頭領交代下去降卒先不給正卒待遇,卻要擔負輔兵任務以節省開支云云。
他甚至下令,讓濟水沿岸各城注意疏通河道、加固堤防。
總之就是,這位大龍頭好像對什么都有興趣,偏偏就是對最敏感的軍隊編制沒感覺一樣。
面對這幅場景,人和人的反應截然不同,有些人大喜過望,有些人焦躁不堪,有些人心生無力,有些人反而更加不安起來。
六月初十,隨著大量的部隊依舊按照比例原則向西進行駐防后,終于有人按捺不住了。
離狐城北的大營內,張行并未在室內忙活,而是選擇了在外面木棚下整飭一些奇怪的表格,并在這里做文書批復……外面亮堂、空氣好,最關鍵的一點是他不怕熱……一如既往,這里也是聚集人員最多的地方。
唯獨,有些人來這里是真有事;有些人本來就應該是張大龍頭的附屬從員,負責接洽和辦事的;但更多的人卻似乎只是盡量騰出空來坐在這里,把這里當成了接近權力的場所或者表現自己的舞臺。
不過,這里面絕對不包括徐世英徐大郎這位歷山之戰的第二大功臣,也是歷山之戰后威望陡升的另一位主角。
當然了,徐大郎能過來,也不能說不行就是了。
徐世英既然孤身來了,卻只是如其他辦完事來閑坐的頭領一樣,先去張行所在棚下打了聲招呼,然后取了一碗冰鎮酸梅湯,便端著碗轉身進了一個側旁的木棚里,儼然是準備先觀察一下局勢再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