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愛民如子朱厚照
兩個月以來,所有的情況,和農戶們同吃同住的生員們進行摸底和調查,等到生員們的資料匯攏一起,朱厚照和方繼藩再根據這些細致的情況來斟酌著,最后為每一個流民安排后路。
如方繼藩所言,單純的發放糧食,所謂的賑濟,是無用功的。今日賑濟了,明日呢?
這些流民,這些百姓,其實從來要的,不是朝廷和官府的施舍。
這天下需要的,其實也不是所謂的善人。
眼下這大明,最需要的,是給人一條出路。
是可以告訴這些受災的百姓,那些失去了土地的流民,一個可以謀生,可以立業的前途。
可要做到這些,太難太難了!
在這大明,就算是再能干的能吏,再優秀的官員,也不過是懷著善人的心態,開倉放點糧食,然后得到那些餓極了的人,一聲恩公似的贊許。
可……這其實沒有意義啊!
要為每一個人安排一個前程,就需要弄清楚每一個人的底細,知道他能做什么,他擅長什么,他家里有什么負擔,否則你一拍腦袋,好啦,張三八家沒有土地,讓他們去關外開墾吧,開墾出來的地,全算他家的,你以為你這是好心,是善意,可是這等好心,卻會令張三八家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張三八有一個病重的老母親,他的母親沒有人照顧,你這時候讓他出關開墾,他就不得不帶著他的老母前去,而這一路顛沛流離,到了關外那更惡劣的環境,他的母親怎么辦,能活多久?
因而了解了情況,方才能針對張三八這一戶人家,暫時先安排在西山務工,因為張三八需要的是暫時的安穩,不可再經受顛沛流離了。
而那李家兄弟,家里壯丁多,沒有什么負擔,這等人是最適合出關的,你讓他們開墾,讓他們憑著自己的氣力,開辟出自己的土地,他們會熱情高漲,會發自內心的感激你。
方繼藩手把手的教導著朱厚照,不同的情況該如何不同的處置,既不可善人式的,單純給人以所謂發糧的恩惠,也絕不可籠統的打包一波帶走!
因為很多時候,你以為你在施行仁政,你在做好事,在給予人恩惠,可你竟不了解這人的近況,他的特殊不同之處,實際上,又和害人沒有任何分別。
朱厚照在這個過程之中,似乎學到了許多東西,他意識到,每一戶人家都不是朝廷公文中的一個個數字,他們是有情感,有血肉的人,和農戶們接觸得久了,漸漸明白了他們不同的想法,這種意識,更加強烈。
因而,方繼藩教授他的方法,發動生員們去細致的調查,去了解每一個人的需求,這時……賑濟,就變得一帆風順起來。
這個人需要什么,該給予什么,那個應當給予什么,讓他們去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