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立德、立功、立言
那西山錢莊得了無數的土地,雖然這士紳們哀鴻遍野,可今日……弘治皇帝是真真切切的看到了一個治下小民,對這免租之事發自肺腑的感激。
可此時,陳十三竟開始悲慟起來:“小民心里恨哪,恨只恨,小民的上頭有兩個兄長,他們天生短命,竟是活不到今日,他們……他們是遇到了災年,活活餓死的,若是那時候便有西山錢莊,有陛下和齊國公分發的免租田地,他們……只怕現在……現在……”
陳十三身軀顫抖。
似這樣的小民,能活到陳十三這般三十多歲,便已算是幸運的事了,那些死去的人,除了還殘留在他們的至親的心底,對于其他早已習慣了生死的人而言,早已麻木了,用不了多久,便會被遺忘這世上,也曾有過這短暫的人生。
陳十三說到自己餓死的兩個兄弟,眼淚便止不住的流淌下來。
此時此刻,崇文殿格外的安靜。
或許有的大臣早已習慣了將人命視為草芥,將他們視為螻蟻,甚至斥之以山野村夫。
可現在……看到一個草民,也會如他們一般,會痛哭流涕,內心深處,也有與他們相同的情感。
這等人類共同的同理之心,卻也不禁流露出來一些。
于是……百官默然,殿中除了陳十三的低泣,再沒有聲音。
弘治皇帝不由自主的皺起了眉頭,眼眶微紅,似也深受感染,他本是心軟的人,也隨之不禁垂淚。
下意識的,弘治皇帝瞥了方繼藩一眼,隨即頷首,鼓勵陳十三道:“卿家繼續說下去,是否因為有了余糧,所以才敢養豬了。”
陳十三擦了擦眼淚,便道:“這可不是,就算是余糧,也不敢隨意的糟踐的,陛下……可知,這養豬,不只要糟蹋糧食,最緊要的,還要搭起豬舍,要花費人力。這倒還罷了,這其中的損耗也是驚人,不說別的,單說這母豬生產,若是生十頭,能有五頭活下來,便算是幸運了,而這五頭,若能養活三頭,也是幸運的事。倘使時運不好,說不準一頭都活不成,那便是辛勞統統白費,到了那時,便是想哭都哭不出淚來。”
這世上,連人命都如草芥,存活率低的可怕,因而人們產生了多子多福的觀念,因為生的兒子越多,自己的香火才有延續的可能。這豬命嘛……那就更不必提了。
陳十三繼續道:“小民之所以去尋了幾個仔豬,打算養豬,是因為此次小民從這明頌之中學到了一些養豬的方法,這些方法,小民在莊子里給族人試過,果然,照著書中去做,這仔豬的存活竟可高達七八成,七八成啊,陛下,小民們不曉得什么大道理,只曉得,從前三四成的存活,足足翻了一倍,只要肯花費功夫,將來……便有肉吃,甚至……還可換來銀子,若非是運氣太差,總不至于太虧的。這樣的豬不養,是要夭壽的。”
“實不相瞞,陛下,現如今,莊子里,肯養豬的人,已是越來越多了,誰不想吃肉哪,小民們都有手有腳,有的是氣力,只要不折本,又有這明頌的書里一些照料母豬和仔豬的法子,大家伙兒,還舍不得這點氣力和糧食嗎?”
陳十三說到此處,眾人總算是明白了。
原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