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光耀門楣
現在這地是打下來了,如何統治,卻是重中之重。
方繼藩道:“臣聽說,交趾的占城一帶,有魚米之鄉之稱,那里處處沃野,水稻可以三熟,乃天下,最重要的糧倉,不只如此,安南許多地方,十分適合建造良港,無論對大明下西洋,或是出海捕撈,都有莫大的好處。安南之中,為我大漢熏陶者,不是少數。對他們而言,誰來統治,又有什么分別?即便有狼子野心之輩,臣還聽說,安南也有大量的漢人,陛下盡頭可籠絡,我大明有數百萬軍戶,其中許多軍戶,都失去了作戰的職能,許多人生活,饑寒交迫,主要原因在于,軍田稀少,不足以使其謀生,不如,將這些人移至安南,使其在占城、升龍一帶屯田,再有備倭衛大量捕撈海魚,就足以讓他們自給自足,養活數十萬大軍,都不在話下。”
弘治皇帝頷首:“既如此,暫先如此,命平西侯暫領軍鎮升龍、占城等地,軍政之事,也由他處置,朕到時,再調各地軍戶入交趾。這交趾布政使司,暫為交趾都司吧。”
布政使司和都司是不同的,比如大同,大同就被稱之為大同都司,這是因為,用內地布政使司,讓文臣機構去管理邊鎮,容易衍生問題,邊鎮的問題,主要是以軍事為主,因而,往往遼東、大同等地,都被稱之為都司,這個都司,全稱為都指揮使司,都指揮使乃軍事機構,同時,也兼顧民政。
方景隆就形同于,以平西侯的身份,同時兼任了貴州和交趾的都指揮使之職。
權利很大,當然,職責也十分重大。
此后這安南主要的問題,就在于如何屯田了,大量的移民到了那里,才是大明統治的基礎,到時再籠絡一批安南人,就大抵占住了腳跟,而這些軍戶和移民,只有能夠養活自己,才能世世代代的繁衍下去,那么漁業、占城的肥沃土地,就必須攥取在手,甚至,未來下西洋,這交趾,甚至可成為通衢之地,利用商貿,加固統治。
弘治皇帝自是喜不自勝,卻有些乏了,命方繼藩等人退下。
…………
公主下嫁,已提上了日程,吉日在即,公主府,也已營造,禮部已擇定了佳期,方繼藩的父親不在京,因而,這操辦之事,就必須得有長輩做主。
方繼藩思來想去,找到了張懋。
張懋有經驗。
人家一年祭十幾次祖宗、天地,列祖列宗和天地都能祭祀,還沒有弄出什么差錯,這說明啥,專業啊,張懋也不是吹牛,這等禮儀方面的事,問他,算是問對了,張懋操辦的很講究,一絲不茍,讓方繼藩一下子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原來這里頭,有這么多名堂啊。
“好好學著吧。”作為長輩,張懋幾乎代替了方繼藩他爹的功能,所以這一次大禮,比祭祀要開心一些,喜慶啊,他接著對跟在自己后頭,一臉求知若渴的方繼藩道:“往后,你成了駙馬都尉,將來,也要學老夫一般,獨當一面,為天家祭祖,這大婚的采納問吉之事,其實和祭祖是一樣的,學好了,下輩子有用。”
方繼藩道:“我才不學,我有腦疾的。”
“你這孩子。”張懋想動手打人,突然想到,這是別人家的孩子,忍住了,突然他開始懷疑人生,是啊,自己為何就沒有腦疾呢。
一切都很順利,過了幾日,宮中便來了人,為首之人,竟是蕭敬,可見這宮中的規格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