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大仁大義
誠如恩師或是師公,身體力行,修這明頌一般,心里懷著大仁、大義,從而不惜將自己的水平,降到目不識丁的百姓一樣的水平,修出如明頌這般的書。
讀書人,不應當如此嗎?
周坦之抿著唇,聽得面紅耳赤,卻依舊有些不甘心……
畢竟,他也是要臉的,不禁道:“看來,齊國公竟是尋到了解決王朝更替的方法。”
這話中,不免帶著譏諷。
很顯然,方繼藩已經習慣了。
方繼藩毫不慌張,自信滿滿的道:“此事再容易不過了,王朝更替的本質,就在于,百姓們勞而不獲,勞而無功,既然……靠著勤懇,用血汗換不來一家人口糧,不能吃飽穿暖,于是,他們只好用這勤懇化為憤怒,用血汗來對抗了。這歷朝歷代,找到這個問題的人,何其多也,可是真正有人去思索,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嗎?這些問題,本不該是我來想的,而該是身為禮部尚書的周尚書來想,因為你是尚書,你領著俸祿,你自居自己是圣人門下,認為自己讀的書最多,也讀的最好。可是……周尚書從未去想,若是別人去想,周尚書尚且還需譏諷嘲笑幾句。哼,你這狗東西,除了寫一些酸腐的文章,也配做尚書嗎?你攻訐我也罷了,瞧不起我的明頌也罷,你還敢譏諷宮闈,你是個什么東西,我方繼藩嫉惡如仇,最看不得的,恰恰是你這樣尸位素餐之輩!”
“你……”周坦之被罵了個狗血淋頭。
他頓覺得自己斯文掃地,臉色極是難看。
這方繼藩肆無忌憚的在朝堂當殿辱罵,這哪里是當他是大臣,于是,他悲憤的朝弘治皇帝叩首:“陛下……齊國公的話,陛下都聽見了,齊國公有失臣儀,辱罵老臣,懇請陛下為臣做主,整肅綱紀!”
而弘治皇帝,卻還沉浸在那一句……勞有所獲的話中。
不得不說,弘治皇帝都忍不住在心里贊許,方繼藩所謂的化繁為簡,果然厲害,只一句勞有所獲,便將興亡更替之事說透了。
百姓們若是不能用勞動換取安居樂業,自然就會用鮮血來與朝廷抗爭。
找出了關鍵,就能解決這個問題,要解決,固然很難,可首先,卻是去正視,只有重新審視,才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誠如這明頌一般,這豈不是一個解決的方法?讓百姓們懂得如何養豬,如何養雞養鴨,如何用簡單的方法治療一些小病,這些……無一不是減輕他們的負擔,增加他們收益的事啊。
這么說來,明頌的本質,其實就是勞有所獲。
這對于那些讀書人而言,也許是一部可笑的書,可對于千千萬萬的百姓,卻不啻是圣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