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真是大捷啊
有些地方……
劉毅臉一紅,這話細(xì)細(xì)一咀嚼,反過來說,不就是有些地方?jīng)]有道理嗎?
陛下……這是在罵人哪,不過罵雖罵,卻還是給劉毅留了一點面子。劉毅老臉羞紅:“臣方才所言,不知哪里有錯漏之處,陛下圣明,明察秋毫,還請斧正。”
他較真了。
對一個翰林而言,有些地方有道理就是砸招牌,所以劉毅有些不服氣。
弘治皇帝微笑:“圣人之言,都很有道理,可是實際情況,卻不可一概而論。大同的戰(zhàn)事,茲事體大,大同關(guān)內(nèi),有十萬軍民,一旦破城,則是生靈涂炭,韃靼人一旦破了大同關(guān),河北燕云之地,自此無險可守,無數(shù)百姓,便淪落虎口。忠信之甲胄,禮義之干櫓,朕也希望他們有用,可朕以為,更需賴將士用命。”
劉毅想說什么,可隨即,卻泄了氣:“是,陛下之言,也有道理,不過……陛下,治國在于修德,而不在……”
弘治皇帝壓壓手,似乎不想和他爭辯下去:“劉卿家辛苦了。”
劉毅只好拜倒,點了頭,乖乖的回到了班中。
弘治皇帝此時一點心情都沒有,想要起身:“諸卿還有什么教誨嗎?”
沈文便看向眾翰林。
他這個翰林學(xué)士,其實是最難當(dāng)?shù)模驗楹擦衷汉投疾煸阂粯樱填^尤其的多,很不好約束和管教。
眾翰林都默然無聲,有人暗暗為陛下默哀,陛下最新心性有變,開始對圣人的道理,沒有此前那般的信賴了,這不是國家之福啊。
弘治皇帝便微笑道:“既如此,那么今日……”
“陛下。”楊廷和此時站出班來:“臣有一言進(jìn)上。”
弘治皇帝看著楊廷和,對于這個詹事府的詹事,他是熟悉的,這個人是太子的老師,弘治皇帝極重視太子的教育問題,說起來,楊廷和還是弘治皇帝親自挑選出來的。
弘治皇帝道:“楊卿有什么想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