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太子殿下賢明
這突如其來的詢問,讓劉健等人覺得詫異,劉健皺眉:“不知陛下何出此言?”
弘治皇帝淡淡道:“有一群讀書人進言,在湖廣鬧得厲害,說是人神共憤,本地巡撫,已是將此事壓了下來,卻是錦衣衛(wèi),奏報到了御前。”
江南的問題解決了,可其他地方,卻是兔死狐悲,這一次引發(fā)的,乃是地價的暴跌,無分南北,其他地方的士紳,自是日子不好過,也開始紛紛賣地,現(xiàn)如今……雖然絕大多數(shù)人是敢怒不敢言,可也有一些人,想要鬧事。
地方上,自是清楚陛下的心意已決,不容更改,自是極盡壓住事態(tài)。
可這樣的憤怒,蔓延開來,卻也是理所當(dāng)然的。
弘治皇帝又道:“播州宣慰使楊愛,更是上書,痛陳厲害,這些奏疏,諸卿難道沒有看到嗎?“
播州楊氏!
這不是尋常人。
早在唐朝的時候,有一支家族便遷徙到了播州,隨即在那里開枝散葉,他們不斷的兼并土地,成為當(dāng)?shù)刈畲蟮暮缽姡瑫r,因為亳州處在西南,山高皇帝遠,他們雖為漢人,卻不斷的擴張,族中子弟操練成軍,在唐朝之后的戰(zhàn)亂之后,擴展實力,等到了宋朝時,播州楊氏投降了大宋,依舊任楊氏子弟為當(dāng)?shù)氐奈奈涔賳T,他們實際上,將這亳州,建立成了國中之國。
鑒于他們的實力不小,甚至在南宋時,抵抗過蒙古人的攻擊,甚至大敗蒙古人,蒙古人滅亡南宋之后,對他們頗為忌憚,依舊還是承認了他半獨立的地位,賜予他們安撫使的官職,甚至給其家族族長賜名楊賽因不花。
大明一統(tǒng)天下,沿襲了元制,播州楊氏,世襲罔替,成為了播州宣慰使,楊氏在播州一帶,擁有無數(shù)的土地,并以民團的形式,組建了軍隊,可以說,他們乃是西南地區(qū),最大的士紳。
楊氏族中人口眾多,既然有了土地,又有世襲的官職,這千年來的繁衍之下,播州楊氏,已有十萬之眾,他們有的在播州為家族效命,有的科舉入朝,影響力極大。
當(dāng)然,楊氏也深知,自己家大業(yè)大的道理,因而歷來低調(diào),從不輕易上書言任何朝政的事,他們在大明,仿佛是空氣一般,不存在。
可這一次,似乎是惹急了這來自播州的土皇帝,直接上書,痛斥朝廷對江南士紳的無情,又說士紳乃是國本,當(dāng)然,更是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描述士紳們舉家遷徙的慘狀。
劉健等人,都不約而同的沉默了。
播州這些人,他們不愿理會。
奏疏,其實他們是看過的,播州楊氏如此強烈的反應(yīng),也可以理解,畢竟……他們擁有了極多的土地,卻又偏劇組云貴西南一帶,上千年的積累,擁有無數(shù)的土地,更重要的是……他們手里有兵。
播州的軍隊,是自唐朝時就開始的傳統(tǒng),這支軍隊曾打著唐王朝的名義兼并附近的土地,也曾遵宋王朝的命令,抵御蒙古人,更曾是元王朝鎮(zhèn)守西南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