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懿旨
方繼藩對道士半分興趣都沒有的啊,很直接的將道貼揉碎了,隨手一丟,自然沒有理會。
倒是對于六月初九的這一場祝壽,方繼藩還是頗有些緊張的。
太皇太后的態(tài)度有些不明,這個大明朝深居在后宮的女人,可不好惹。
方繼藩雖然經(jīng)常碰皇帝的瓷,可方繼藩并不傻,在皇帝面前裝瘋賣傻,是因為早就對弘治皇帝的性子摸透了,不知道的人還以為自己是傻瓜呢,可這不就是他的生存之道嗎?
可這位太皇太后不同,他沒有真正的接觸過,心里自是沒底。
嗯……到時卻要小心應(yīng)對了。
不過方繼藩眼下最上心的事,還是那番薯的問題,近來大規(guī)模的育苗,可這么多種苗培育了出來,偏生沒有大規(guī)模的土地進行種植。
農(nóng)民是最保守的群體,更何況是這個時代的農(nóng)民,對他們而言,即便眼下天象反常,又發(fā)生了大旱,種麥子極有可能顆粒無收,他們也絕不敢輕易種植其他的作物。
西山那兒,畢竟是農(nóng)田有限,何況還指著冬季之后,依靠暖棚來掙銀子呢。
再者說,即便全部種上番薯,對天下饑荒問題,也是于事無補。
方繼藩曾揣著幾個門生的屁股,讓他們前去附近的士紳那兒推廣,可得來的反饋,卻是不盡人意,人家壓根就不相信,就算是相信,也不敢輕易冒險。
除非土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否則,這番薯想要迅速推廣,怕是難了,可這大旱,卻是不等人的啊。
難道,自己去買地?
雖說現(xiàn)在方家的收益驚人,可方繼藩怕也沒有財力購置大量的土地,這已不是銀子的問題了,土地是許多人的根本,并非是你花了錢,人家就肯買的,當(dāng)初方繼藩是故意做冤大頭,才把西山那一大片荒地收購下來,那已算是運氣了。
他現(xiàn)在終于明白,為何番薯這等作物,其實在明末就早已進入了中國,可真正推廣開來,卻是數(shù)十年之后。
可這一場大旱,似乎有些不等人,方繼藩心里便也焦急。
而那位普濟真人的道貼,又連下了幾次,幾乎天天都來,方繼藩有點懵逼了,他當(dāng)然是知道這個普濟真人為何注意到他,可他其實也只是陰差陽錯的寫了一篇經(jīng)注而已,何必如此執(zhí)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