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吾皇圣明
弘治皇帝呷了口茶,看不出喜怒,先不理吳家旺,而是對蕭敬道:“將朱文靜叫進來吧。”
朱文靜精神抖擻的進來,拜下道:“臣……”
弘治皇帝擺手:“朱卿家來的正好,朕欲將昨夜的劇團推而廣之,此次劇團演出,你作為縣令,在幕后出力不小,你對此,以為如何?”
朱文靜頓了一下,似乎思考著什么,而后道:“臣以為不可。”
吳家旺聽到此,眉一挑,眼里露出了喜色。
卻聽朱文靜繼續(xù)道:“縣里沒銀子啊,這劇團的銀子,誰出?若是朝廷出銀子,當然再好不過,百姓們生活過于枯燥,讓他們聽聽戲,沒什么不好。能寓教于樂,就更好了。若是大縣要供養(yǎng)這么個戲班子,倒是沒問題,可惜下官所治,乃是小縣,這就有些吃力了。下縣是個小地方,卻因為距離京師近,這兩年來,臣到任之后,發(fā)現(xiàn)了諸多問題,譬如附近的保定開始新政,如火如荼,民始而富。而小縣呢,卻因為地處偏僻之地,官道年久失修,到了雨天就泥濘,鐵路又不來,交通阻塞,不見商戶,百姓們窮怕了,但凡是壯丁,便只好往京里和保定那兒跑,一年到頭,也不著家,這家中,只剩下了老弱婦孺。臣以為,眼下最著緊的,便是將鐵路修一修,否則……縣中男丁外流得太厲害。”
吳家旺:“……”
怎么跟他想的完全不一樣……
弘治皇帝聽罷,微微一笑,道:“這劇團,自是內(nèi)帑來出,歸教坊司節(jié)制,你放心,朕不取你的銀子。至于鐵路,你在朕耳邊已不知說了多少次了,此事,確實非朕能做主,不過……朕往后會留心。”
朱文靜臉上頓時透出歡喜,便叩首:“吾皇萬歲。”
弘治皇帝隨即又道:“方才吳卿家說到了靡靡之音,此言……倒是讓朕頗有幾分警惕,既是靡靡之音,當然要小心,切切不可因此,而弄出了什么事來,那么就這樣吧,這事兒,朕也極看重,吳卿家剛正不阿,又飽讀詩書,對此,顯然最有經(jīng)驗,不若如此,朕敕你去教坊司,任司樂一職,往后啊,若是教坊司里有什么不妥之處,你要隨時稟奏,這教坊司……有了吳卿家,想來也就不能藏污納垢,宣揚什么靡靡之音了。”
吳家旺懵了。
這……更出乎他的預(yù)期了呀……
大明有兩個機構(gòu)是專門負責樂者的,一個是負責宮廷歌舞的鐘鼓司,另一個,則是專門面向?qū)m外的教坊司。
教坊司管理的乃是所有樂籍之人,因為接受了前朝的教訓(xùn),大明對于樂者自是輕視,這教坊司便隸屬于禮部,長官叫做奉鑾,只是一個九品官,再其下,又有左、右韶舞各一人,左、右司樂各一人,官職都是從九品。
吳家旺是什么人,可是侍駕的翰林啊,乃是五品的侍講,品級不好,卻是清貴無比,現(xiàn)在居然讓他去做從九品的司樂,而且還是低賤的教坊司,這不是比揍他一頓更難受?
他臉色一下子的慘然起來,張口想要說什么。
弘治皇帝抬眼看了他一眼,淡淡道:“朕意已決,卿家為這劇團操碎了心,朕也確實需卿家這般剛正不阿的人,提倡風氣,萬不可使這靡靡之音毀了我大明的社稷,吳卿家啊,你是任重道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