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神物的誕生
當然,它是沒啥用的。
若是用它來制造電燈,倒不是不可以,只是成本太高了,吃飽了撐著才做這等傻事,可是……方繼藩想到的卻是另一樣東西……
電報……
電報的用途自不必說,這玩意簡直就是傳遞消息的神器!
當今天下,人們傳遞消息,最快捷的乃是信鴿,只可惜,信鴿的安全性不高,一不留神,這信鴿若是和太子一般,溜了,那你便和他爹一般,除了想死之外,沒有任何辦法了。
其次,自是快馬,可耗費不但巨大,需建立驛站系統,還需浪費大量的人力和畜力,更不可能做到消息隨時傳遞,這沿途的往返,還是需耗費大量時間的。
可電報不一樣!
這一刻,方繼藩想得知消息,下一刻,另一端便可發來,這是神器啊。
要制造電報機,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電池問題,伏打電池制造很簡單,尤其這是明朝,此時大明已率先的提煉出了鋅,這玩意,在這時代被人稱之為倭鉛,這是因為明朝的鋅,大多是自倭人輸入大明的銀子中提煉而出的。
有了這個,再加上硫酸和銅,大致上,簡單的伏打電池便可制出,如此,電池的問題就算是解決了,而電報機,則更加簡單了,只需尋個木板、一個漆包線、一口長釘、一口短釘、一個銅片、一個銜鐵即可。
方繼藩先取了木板平放,釘入長釘,待釘子裸露出木板兩厘米方才罷休,此后再將短釘固定在木板上,用銜鐵和它們相連,隨即在這長釘上,纏繞銅線,這時代還沒有銅線拉絲的技藝,不過要制造,只要肯花成本,倒也不是太難的事,老祖宗們很早就能在金屬上抽絲了,因而才出現了金線、銀線的編織物,這銅線,是方繼藩花費了一通忙碌下來,再將電池的兩極銜接上了‘電報機’,這玩意,便大抵制成了。
接著,便是搭設銅線,這時代沒有絕緣的橡膠,因而讓人給線上了漆,等漆風干了,便算是成了。
砍了十幾棵樹,方繼藩將這線從這頭拉到了另一頭,另一頭是一個雜物房,朱厚照自始至終都跟在方繼藩的屁股后頭,好奇的看著這一切。
而后,方繼藩開始教授朱厚照電碼,他先尋了一部書,作為母本,逐字逐句的教授朱厚照之后,朱厚照學習新鮮事物,歷來快得很,很快就明白了。
只是……老方到底在弄什么玩意?朱厚照還是有些無法理解。
接下來,便讓朱厚照在百丈之外的另一個屋子里,那兒,同時有個發報機。
朱厚照看著這‘粗鄙’的機械,真的很粗糙,宮里任何一個玩意,都比它精細得多,朱厚照對此,很不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