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二章:有其師 必有其弟子
這顯然只是一句客套話而已。
不客氣的說,在這里,一縣的司吏,算個屁,但凡有點功名的讀書人,也不甘心為吏的。
大明的體制之中,吏是較為低賤的代名詞,為官之人,更是視其為奴仆,不將他們放在眼里。
弘治皇帝說到這里,點到為止,而后對方繼藩道:“方卿家,你的門生歐陽志,此次又立大功了,這新政在定興縣大獲成功,朕在想……新政是否可以推廣而之?”
群臣們的心思復雜起來。
他們不喜歡新的東西,可是……這新政的效果,實在過于明顯和卓著,想來,這個風潮是擋不住了。
這方繼藩,一定求之不得吧。
方繼藩卻是道:“陛下,臣以為不可。”
“什么?”弘治皇帝一愣,當初就是方繼藩拼了命的支持新政,現在好了,他居然說不可?
方繼藩道:“治大國如烹小鮮,新政在定興縣,靠的是全力推行,臣不客氣的說,這是因為,臣的門生歐陽志還算有點出息,可天下的州府,那些個官員,臣再不客氣的說……”
“你撿重要的說!”弘治皇帝打斷方繼藩的話。
方繼藩便只好道:“陛下也知,學生所信奉的,乃是科學。什么是科學,科學不是成果,而是……做事的方法。就譬如這新政,因為一地成功了,能保證其他地方不出亂子嗎?臣看……不一定。貿然兩京十三省推廣,天下非要亂套不可。最科學的方法,就是以定興縣為一個點,繼續進行新政,找出新政出的問題,進行回饋,再在朝中,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后,繼續去嘗試,之后,再進行反饋。新政可以鋪開,但攤子不能鋪的太大,可以以定興縣為中心,先劃保定府為新政的新試點,再看看,這保定府中,執行的如何,途中,會有什么問題,這些問題,可否有解決的方法。并且,讓更多的人,去觀察新政的好處和壞處,好在哪里,壞在哪里……除此之外,還有人才的培養,既是新政,就需有人懂,知道如何運作……”
群臣們本以為,這方繼藩勢必會貪功冒進,卻萬萬料不到……竟如此謹慎。
弘治皇帝一聽,心頭一震,道:“方卿家,所言甚是,此謀國之言,倒是朕,一見新政卓有成效……”
方繼藩心里想,哪里是卓有成效,是有利可圖吧。
“一見新政卓有成效,反而昏了頭。此言甚善,科學之理……有些意思,朕萬萬想不到,方卿家能如此謹慎,看來,方卿家……”弘治皇帝似笑非笑的看著方繼藩:“你長大了啊。”
“……”
方繼藩心里感慨,我不想,我不想長大,我還想做個孩子……我要去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