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利國利民
歐陽志三人的八股文,已連續作了七八篇,現在只一看‘富貴不能’、‘必也使無訟乎’和‘當今之時仁政’這三道題,便直覺得犯惡心。
可方繼藩只一味說他們的文章不好,讓他們繼續答題。
他們只能搜腸刮肚,一次次想著更好的破題之法,又一次次的提筆,他們已從開始的內心掙扎,接著心生出了絕望,最后……索性死豬不怕開水燙了。
折騰就折騰吧,反正今科肯定是要名落孫山了,只能陪恩師這般玩鬧下去了。
倒是這消息傳偏了京師,讀書人們沸沸湯湯起來,不少人為歐陽志三人惋惜,更對方繼藩這等以折騰讀書人為樂的事而為之憤慨。
轉眼半月過去,立秋時節,天氣漸漸轉涼,鄉試開始了。
一大清早,陛下便擺駕至暖閣,鄉試雖不比會試,卻因為這是選拔舉人的途徑,對于勵精圖治、選賢用能的弘治皇帝而言,自是尤為看重,他心里頗有期待,很想知道這一科北直隸能出多少英才。
正因為對今歲鄉試的重視,所以這一次的主考官,乃是吏部尚書王鰲。
王鰲這個人,以清正廉潔而著稱,還曾做過弘治皇帝的老師,弘治皇帝對他極為看重,而今他身居高位,何況這吏部,非同小可,吏部的尚書號稱是天官,意思是因為掌握著天下官員的功考以及任免,所以乃是最中樞的部門,作為吏部尚書,也可見弘治皇帝對他的信任。
不只如此,王鰲的官聲極好,素來為朝野所敬重,在弘治皇帝心里,由他來主持北直隸鄉試,顯出宮中對北直隸鄉試的重視。
今日便是開考的日子,弘治皇帝一到暖閣,內閣幾個學士就已到了。
這幾個大學士都是弘治皇帝的肱骨之臣,從劉健到李東陽,再到謝遷,無一不是當代的名臣。
不等三位老臣行禮,弘治皇帝已微微一笑:“不必多禮,今日是朝廷的掄才大典,朕倒是希望,今科各省多中一些舉人,將來他們能如諸公一般,為朕效力,為朝廷分憂。”
劉健捋須,顯得很是感慨,頷首點頭道:“陛下說的是,自陛下登基以來,優待士人,選賢用能,天下的讀書人,無不是希望能通過科舉而入仕為官,為陛下效力。”
弘治皇帝呷了口茶,一笑,似乎因為劉健說自己寬待讀書人,頓覺得這幾日的煩惱俱都拋在了腦后。
可這時,卻出現了不諧之音:“陛下,臣昨日接到了一封御史的彈劾奏疏,這不看還好,看過之后,真是憂慮的一宿不曾睡。”
弘治皇帝循著聲音看去,卻是內閣大學士謝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