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另請高明
徐經眼睛發紅了,一直跪在地上不肯起來,他不甘心啊,這個世上,還有徐經拜不著的師?以往不知又多少人死乞白賴的想要收他進入門墻啊。
他深吸一口氣,想了想,覺得恩公是非常人,既然不喜歡書呆子,那么……他定定神,便道:“學生家富藏書,家中所筑“萬卷樓”中藏有大批從宋、元兩代兵荒馬亂中幸存下業的古文獻。其中有不少天文、地理、游記之類的著作。學生自幼,便講其牢記于心,四書五經,對學生而言,不過是舉業而已,天文地理,經史古籍,學生無一不知。”
這是他的殺手锏了。
其實關于這一點,他沒有吹牛。
徐家在南宋時起,就已是大儒世家了,徐經的祖父們,曾搜羅無數古文獻,這也是為什么在歷史上,徐經的孫子徐霞客,被稱之為中國地理學家,這是有家學淵源的。
方繼藩有心要挫一挫徐經,只是冷笑:“天文地理,能吃嗎?”
“……”
此時的徐經,悲憤得想死了。
方繼藩便道:“你的水平,做我的徒孫都不夠,我已有一個劣徒江臣,拜師之事,不要再提了。”
江臣:“……”
楊管事在旁看得眼睛都發直了,只是少爺在說話,他不敢插嘴,怕在外人面前丟了少爺的面子,只是……他在心里捶胸跌足,少爺啊少爺,這么好的一個青年才俊,想要拜在你的腳下,何必要這般的折辱他。
心里感慨又惆悵,忍不住掃了一眼唐寅、歐陽志人等,不免又耿耿于懷,現在的讀書人,腦殼都壞了,都壞了啊。
當天夜里,徐經一臉的苦澀,他已收拾好了行囊,預備明日便搬出去,他和唐寅在一個房里住著,臨別在即,這一塵不染的書樓里,一盞青燈冉冉,照耀在徐經傷痕累累的臉上。
他一聲長嘆,很有不甘,接著,他苦澀搖頭道:“伯虎,有時候真羨慕你,恩公這樣的人,雖然說話太直接,出口如刀,卻是有大智大勇之人,外人如何看待他,這不重要。可于我徐經而言,若能拜入他的門墻,就算不從他身上學習到什么道理,可即便能侍奉他,心里也甘愿。”
徐經對方繼藩,是存著萬千感激的。
當初,他惹的事,太大了。
徐家乃是江南名門,在京師不是沒有關系,可自牽涉到了舞弊,下了詔獄之后,那些平日里在京中的故舊,卻都惶恐不安,沒有一個人敢出手幫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