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聚財
朱厚照盡量擺出一副平靜的樣子,背著手,卻也知道那密旨里寫了什么,便噢了一聲!
他本是心里不安的,可想了想,怕個什么,本宮現在不也立了功勞嗎?
于是乎大喇喇的道:“走。”
………………
方繼藩的密函里,陳述了朝鮮國的情況。
當然……都是推測的。
方繼藩認為,朝鮮國內已有人蠢蠢欲動了。
因此對朝鮮,大明不需大動干戈,只需讓劉杰即刻打著討伐的名號直接跨江入朝,則大事可定。
并且,方繼藩還細致的說明了此事萬不可昭告的理由,弘治皇帝看過之后,陷入了深思。
因為這李隆,已惹得朝廷沸沸揚揚,都說要討伐朝鮮國!
可有道是,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是骨感的!銀子呢,糧食呢?兵呢?
大動干戈,是要大量銀錢的。
問題在于,這是一場吊民伐罪,討伐逆王的戰爭。
大明作為上國,花費無數的錢糧,要死傷無數的官兵,可最終呢,朝鮮國乃是苦寒之地,比遼東的情況更慘,遼東好歹也是千里沃土,并沒有什么山嶺,而朝鮮國同樣的氣候,且更加偏僻,卻是多崇山峻嶺,民生困苦到了極點,還能指望朝鮮國能拿出錢糧來犒勞大軍?
所以說,怎么算,這都是一個賠本買賣,即便是進兵順利,對于朝廷而言,損失也是無法計數的。
弘治皇帝是個小氣的人,平時自己都舍不得吃用,想到要死這么多人,浪費這么多錢糧,便心疼得厲害。
而方繼藩的方法……嗯,有些冒險……不過……有可能嗎……
弘治皇帝心里想著,方繼藩畢竟也沒有去過朝鮮國,一切都憑他的分析和猜測,那李隆既然敢對國內的士人大加殺戮,料來還是牢牢的掌控了軍隊的吧,否則,這人豈不是個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