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大喜
謝遷想了想,又道:“至于數(shù)十萬斤,這便太可怕了,三日之內(nèi),人均獲魚至少千斤哪,這三千斤的肉食,即便不是價格高昂的海魚,陛下想想看,這豈不是,一月下來,一人捕獲的魚量便有萬斤。這……是肉啊,這一般的農(nóng)戶,一家?guī)卓谑€土地,在江南,產(chǎn)糧不過三十石,數(shù)千斤之?dāng)?shù)而已,這捕魚,一年可產(chǎn)數(shù)萬斤,卻還是鮮美的海魚。”
謝遷搖搖頭,一副我絕不相信的樣子。
“若如此,大家還種什么糧呢?宋元時,漁民亦是貧苦,若漁產(chǎn)如此之高,何以至此?”
弘治皇帝表情更加的怪異,他道:“可是鎮(zhèn)國府備倭衛(wèi),也就是那個唐寅,三日產(chǎn)魚數(shù)十萬斤。”
“什么?”
眾人面面相覷。
不可能!
大家都是有理智的人。
“陛下……這是報祥瑞嗎?”有人看向弘治皇帝。
祥瑞雖是一個好詞兒,可在朝廷大臣們的許多語境之下,卻是個貶義詞,世上被就沒有多少祥瑞,可有的人為了溜須拍馬,便四處報祥瑞,歌頌海晏河清,因而,引起了許多人的反感。
弘治皇帝道:“不是祥瑞,此乃知府溫艷生所奏!”
“……”
“臣想看看。”李東陽坐不住了,竟顧不得規(guī)矩。
弘治皇帝朝蕭敬看了一眼。
蕭敬會意。
片刻之后,這奏疏便落在了李東陽之手,李東陽一字一句的看過去,他似乎想從奏疏中,尋找出什么錯誤,或者想猜測出溫艷生的用心。
良久,他喉結(jié)滾了滾,甚至有些想用大袖去擦拭嘴角的涎水:“這是真的!溫艷生從前幾次上奏,屢屢抨擊鎮(zhèn)國府備倭衛(wèi),他不太可能,突然為編修唐寅唱贊歌。現(xiàn)在寧波府大災(zāi),若是因此餓死了人,他至多也就戴罪,大不了罷官罷了。可他若是為此,而耽誤了救災(zāi),那便是萬死之罪。臣觀其此前的奏疏,為人還算忠厚,不像弄虛作假之人……這……災(zāi)民們有救了。”